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時苗留犢"成語故事裡的故事!

“時苗留犢”成語典故,普及於唐代《蒙求》這本兒童識字課本,為當時詩人李翰所編著,以介紹掌故和各科知識為主要內容。但“留犢”作為為官清廉的代名詞,早在東漢末年人們就已經使用了。關於時苗的介紹,《三國志·魏書》中並沒有為時苗單獨列傳,而是宋人裴松之在注中記載:時苗,字德胄,鉅鹿人也。少清白,為人疾惡。建安中,入丞相府,出為壽春令,令行風靡。接下來就是時苗的三個段子似的故事。

先說最漂亮的“時苗留犢”。東漢建安十八年,時苗赴任壽春縣令,他套上自家餵養的黃牛,拉著大車,裝上行李就去了。在壽春任上幹了一年多,把壽春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都很滿意。當時東漢已進入了末年,朝廷被軍閥搞得亂糟糟的,尤其是曹操專權,時苗決定棄官歸隱,不幹了。臨行時,官印很好辦,掛大堂屋簷下,表達一下,意思到了就行了,不需打辭職報告一類的等上面批覆。這時,出現了一個難題,就是自己帶來的黃牛生下了一頭牛犢怎麼辦呢!時苗思考了一下,他把小牛犢拴在縣衙門前,說明這是公家之物,應該同官印一樣留下來。

時苗對主簿說:“我來的時候本來沒有這頭牛犢,這牛犢是在壽春境內出生的,就應歸屬於壽春。”縣吏們都一起圍上來勸他說:“六畜認不清父親,自然應該跟隨母親走。”意思是這小牛犢應該跟著時苗的黃牛一起回家。百姓也圍上來說牛犢應該隨母一起走。時苗對百姓說:“這頭牛犢是我家黃牛來到壽春後生下的,它是吃壽春水草長大的,理應留給壽春的父老鄉親,讓它在這裡為百姓出力。”牛犢留下了,時苗走了。時苗留犢的清廉事蹟也就傳開了,為官清廉聞名天下。

接下來說時苗開始的“酒徒蔣濟”,或者叫“木雕蔣濟”。這是時苗上任壽春令不久發生的。當時的壽春屬揚州郡管理,縣衙與郡府同城,蔣濟為揚州刺史,這裡的最高行政長官。此人有一大嗜好就是貪酒如命,且又逢酒必醉。時苗作為新任下屬,按禮節必須拜謁上司蔣濟,巧的是碰上蔣濟醉酒。時苗白白等了一個下午,最終也沒能見蔣濟。這件事,時苗卻記恨在了心裡。

時苗回來後做的事情,就有點令人搞笑和上不了檯面了。時苗找來一塊木頭,雕刻成木頭人,在上邊刻著“酒徒蔣濟”。他將“木雕蔣濟”立在院子裡,光明正大地搞,從不避人。每天像士兵操練一樣,時苗拿著弓箭,對木頭人亂射一通。一如鍛鍊身體的運動場,二是應該為現在從國外引進流行的“宣洩室”的老祖宗。時苗箭射“木雕蔣濟”,大有二者兼得之功。

這件事,縣衙、郡府裡的人都知道,也覺得時苗的這種行為不妥,是對蔣濟的大不敬,蔣濟自己也知道,但礙於時苗一向德行出眾,都拿他沒什麼辦法。蔣濟在這方面還是心胸開闊而大度的。蔣濟嗜酒如命,貪酒之外,傳言還有一貪是財,有“欲求牙門,當得千匹;百人督,五百匹”一說。這是蔣濟當護軍時的傳言,真的假的,不是我們在此要說的,蔣濟對時苗的姿態,還是值得肯定的。

最後就是時苗的結局,稱之為段子三“時苗記短”。時苗這個人,古人評價是品行端正。但從段子二“木刻蔣濟”看,“品行端正”還是存在瑕疵的,接下來的“記短”,就顯得有點性格缺陷了。《三國志·常林傳》註解曰:“還為太官令,領其郡中正,定九品,於敘人才不能寬,然紀人之短,雖在久遠,銜之不置。”這段文字說明時苗還是有缺點,或者說是存在不足之處,就是他光記著其他人的短處,看不到人家的長處,即便有才華也不能被他推薦。這就有點不公允了。

結束前再說一下,時苗與蔣濟之間的關係和做人。《三國志·常林傳》註解曰:“如所忿蔣濟者,仕進至太尉,濟不以苗前毀己為嫌,苗亦不以濟貴更屈意。”蔣濟做到高官了,他不介意時苗曾經對自己的詆譭,使絆子,搞動作;時苗也沒有因為蔣濟位高權重而屈從過。古人做人行事的風度,值得點贊。時苗官到典農中郎將,正始年間病卒,年70餘。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時苗的三個段子沒按時間順序說的目的,就是為了這一點,先講最漂亮的,而後是有點瑕疵和醜陋的,時苗也是普普通通的人。為此倒感嘆和欣賞裴松之的筆法,優缺點皆記,人物生靈活現,接地氣。這並不影響時苗的千秋形象,如玫瑰帶刺般鮮活,有“時苗留犢”早就足以光照百世。當然追求完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歷代文人墨客為時苗都留下了大量墨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安徽壽縣留犢祠,拜謁人群,陸續不絕。(文/蔡駟 ) (圖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