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扭虧為盈的百信銀行,可以高枕無憂了嗎?

在防範不良貸款風險下,確保業績穩定增長是當務之急。

背靠中信銀行、百度兩座大山,百信銀行依舊“四年三虧”,業績確實不算出彩。

相對同一賽道而言,不少優秀的競爭者用實際行動為百信銀行展示了業績改善方向:發力大零售業務、創新改革走差異化路線、深耕網際網路金融等等。但殘酷的是,在這場網際網路銀行激烈廝殺的血戰中,擁有優秀基因的百信銀行已落後太多。

近期,百信銀行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業績資料。資料顯示,該行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9。18億元,淨利潤1。58億元,為去年全年總利潤的60%。截至2022年3月末,百信銀行貸款總額646。74億元,其中不良貸款餘額9。9億元,不良貸款率1。53%。

今年一季度,百信銀行信用資產減值損失高達4。5億元,佔當期營收的49%,佔當期營業總支出的63%。

前兩年,百信銀行大肆擴張個人消費貸業務,由此也產生外界對其不良貸款核銷產生的擔憂。近兩年,百信銀行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但似乎並不一定能產生有意義的結果。客觀而言,百信銀行的業績雖然今年一季度向好,但仍存較多不確定。

基因與業績成反比

2017年11月,由中信銀行和百度聯合發起設立的百信銀行正式開業,其戰略定位是為百姓理財,為大眾融資,依託智慧科技,發展普惠金融。

百信銀行業績資料顯示,2017-2021年,營收分別為0。3億元、12。95億元、23。73億元、17。23億元和29。98億元。

淨利方面,百信銀行2017年淨虧損2。93億元,2018年淨虧損4。84億元,2019年有所盈利,但淨利潤僅為0。20億元。後2020年再度虧損,淨虧損為3。88億元。雖然,2021年百信銀行賺了2。63億,但成立5年以來,百信銀行已合計虧損了8。8億。

對於2020年的再度虧損,百信銀行的解釋是“持續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時加大了撥備計提;另外響應國家號召,支援穩企業保就業,貸款價格主動下調”導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9家民營銀行淨利潤合計為136。32億元,平均值為7。17億元。百信銀行淨利2。63億元,顯然遠低於平均水平。

而橫向與同行對比,百信銀行的盈利能力更是遜色不少。同賽道的微眾銀行2021年年報顯示,淨利潤為68。84億元,同比增長38。87%;網商銀行淨利潤為20。9億元,同比增長62。52%。

可見,在同類型可比銀行中,百信銀行的業績處於靠後地位。

不良貸款核銷上升

目前,百信銀行的業務覆蓋消費金融、財富管理、汽車金融、小微金融等,且陸續釋出了好會花、錢包Plus、百票貼等數字金融產品。

顯然,百信銀行的主要貸款業務並不是小微企業貸款和公司貸款,而是個人消費貸。就其公佈的資料而言,2020年企業貸款餘額約20億元,而個人消費貸款就高達396億元,為企業貸款的近20倍。

百信銀行表示,其一直聚焦自營消費信貸,還推出了面向年輕個人使用者的信貸服務品牌“好會花”,以致2020年自營消費信貸累計放款較2019年增長12倍,新增信用使用者較2019年增長45倍。

由此也不難解釋,在2020年整體信貸環境下行背景下,百信銀行過快大規模擴張,勢必會助推其壞賬水平不斷攀升。百信銀行在2020年高達8。03億元不良貸款和14。92億元逾期貸款資料,就是其資產質量表現欠佳的佐證。

然而,更值得驚訝的是,本該“降降火”的個人消費貸業務,百信銀行在2021年繼續選擇擴張。2021年財報顯示,其個人消費貸款從2020年的396億元,激增到約532億元,同比增長34。34%。

這便意味著,百信銀行個人消費貸業務會產生高居不下的逾期貸款,勢必導致其產生信用風險,從而導致資本充足率承壓大,影響盈利能力,產生惡性迴圈。

事實上,關注近幾年百信銀行不良貸款進行核銷與清收,處於低位徘徊的資料正好吻合了這一點。

根據聯合資信評級報告資料顯示,百信銀行2019年對不良貸款進行核銷與清收,規模分別為10。07億元與0。74億元;2020年與2021年核銷規模分別為11。44億元與11。55億元,現金清收規模分別為0。24億元與0。18億元。

金融科技投入或“偏離”

作為商業銀行應對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業務模式創新,國內網際網路銀行發展已進入深水期,在業務經營範圍同質化的情況下,如何差異化競爭是關鍵,而這時候賦能銀行金融科技正好是轉型契機。

百信銀行近幾年也逐漸加大了銀行的金融科技投入,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百信銀行科技投入佔比超過50%,科技人才佔比超過60%。

不可否認,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的確有利於銀行業形成自身差異化,在市場競爭中獨樹一幟,從而佔有一席之地。

但百信銀行的著力點似乎在偏離。去年11月,百信銀行發行了國內銀行業首次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通證,數字資產俗稱數字藏品)。12月末,百信銀行又推出了虛擬數字員工(虛擬品牌官AIYA),推出了業內首個數字資產的管理平臺(百信銀行小鯨喜微信小程式),面向金融機構提供數字資產發行和流通等服務。

從元宇宙出發,在數字經濟著眼,未來銀行雖然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實現起來仍較困難。就現階段而言,元宇宙的發展仍停留在初期階段,從概念升級,到產業鏈完善、商業化成熟,從軟硬體協同到生態培育,對於百信銀行來講,這些都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且未必能產生結果的金融科技投入專案。

以ALL in元宇宙的Meta為例,其元宇宙業務在2021年虧損超100億美元,影響了Meta整體的盈利能力。今年第一季度,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0。15%達6。95億美元,而經營虧損達到29。60億美元。可見,元宇宙之路困難重重。目前百信銀行也是國內最積極投身元宇宙的銀行。

因此,過分蹭元宇宙科技熱度,來展現自身金融科技實力,對百信銀行而言仍需要慎之又慎。相比而言,在防範不良貸款風險下,確保業績穩定增長怕是當務之急。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