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字經》裡最明顯一處錯誤,誤傳700多年,至今有人深信不疑

讀過舊時啟蒙書籍《三字經》的朋友應該知道,文章裡有“若梁顥,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的字句,說的是有位叫梁顥的讀書人,在八十二歲時參加科舉考試,在殿試上考中狀元,成為天下讀書人的魁首。

從此梁顥八十二歲中狀元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許多士子一頭扎進故紙堆,皓首窮經,只為了將來能金榜題名。在《儒林外史》中,范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考了幾十年,到五十多歲還是一個童生。如果不是同樣大器晚成的周進可憐他,恐怕他還得繼續蹉跎下去。

說梁顥八十二歲考中狀元的說法來自於一本叫《遁齋閒覽》的筆記小說。該書說雍熙二年,八十二歲的梁顥狀元及第。中狀元后自題了一副對聯:白首窮經,少伏生之八歲;青雲得路,多太公之二年。後來梁顥做到秘書監一職,活到九十多歲才去世。然而在歷史上,梁顥真的是八十二歲才考中狀元嗎?

據《宋史》記載,梁灝,山東須城人,字太素。生於北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太宗雍熙二年(985年)成進士,名列到首,當時,梁顥オ二十三歲。他少年得志,後累官至翰林學士。《辭源》載梁顥“與人文,久而益敬;有吏オ,每進時,詞辯明敏”。宋真宗初年,梁顥任右司諫。遼軍攻河北,他上疏“請明罰,斬懦將,擢用武勇謀略之士。”故深得宋真宗信賴。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梁顥任開封府知府,忽染暴病而卒,時年四十二歲。史官稱其“方當委遇,中途天謝”云云。那麼為什麼會有“梁顥八十二歲及第”之說呢?原未這是誤記所致,後人們以訛傳訛罷了。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流行千年,是寒門士子鯉魚跳龍門的最佳捷徑。梁顥八十二歲中狀元的故事傳說,對於那些屢試不第的讀書人很有激勵作用。是以,流傳不絕。《三字經》成書於南宋時期,梁顥八十二歲中狀元的典故,可謂是一處明顯的常識錯誤,就這樣一直誤傳了700多年,以至於今天仍有人深信不疑。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老年人中舉之事也確實有。清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進士、廣東潮州人劉起振,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堪稱是古代科舉史上年紀最大的一位進士。據《潮汕文物志》載:“劉起振,字款之,楓溪田頭鄉人,年八十八考中進士,選庶常予告歸,賜檢討。乾隆南時劉起振已一百零三歲,由粵東赴浙迎駕,乾隆嘉其忠心,賜貂皮荷包等物,加侍讀銜。

劉起振回家鄉後,特建了一座“敕書樓”,其府第被稱為“太史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