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她是藏族小縣書協主席,書法俊逸古樸,很傳統、很老實

楊金輝,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人。現為天祝縣文化館副研究員、天祝縣書協主席。甘肅天祝是一個藏族自治縣,地處邊陲,文化並不繁盛。但也正因為如此,楊金輝的書法並沒受到展覽文化的衝擊,而是寫得很傳統、很老實。

楊金輝習練書法,常常給人以嘔心瀝血的感覺。本乃女子,選擇的法帖則多為雄強一路。雄強者必厚。所以她用心甚苦、用力甚猛就理在其中了。

書法也得滋養,不能野生蔓長,這是規則。楊金輝習練書法,像植物一樣在生長。生根、發芽間,她選擇了艱難。花蕾在枝頭,輕輕鬆瓣,一開便墨香拂拂。這種自帶價值的出場方式,對每一個書法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守在偏遠一隅雪山高原的楊金輝,更懂得從大山的肋骨和草原的雄闊中找尋肉豐骨勁的狀態,所以她手中的毛筆往往會在雪意中展開,一落到紙上便俊逸古樸,筆意中的那種剛勁似乎與性別無關,我們則從她的書法中讀出了一個“狠”字。

有行話雲:作書如做人,做人如作書,對自己要狠。這種狠是對自己追求的修持,說穿了就是一種磨礪。在重複中磨礪,在磨礪中提升,不對自己狠的人,是很難永恆持守書道的。書藝便在此種狠勁之下潛滋暗長,書法之美也就指向高遠的精神氣象了。

讀書、遊悟,讓書香和花香伴著墨香,漢隸的靈魂便在紙上游動。“書為心聲”,先文後墨,是書法創作的根本。楊金輝對此道有著清醒的認識,她將對文學的感悟和對前賢書法的認知透過文字表達了出來。

近年來,楊金輝已在《書法報》《飛天》《甘肅日報》等報刊發表文化隨筆、文學作品、論文60餘篇。人們在欣賞她的書法時,每每被一種氣韻所打動,所以在她的書法背後,有著學養。

小墨養紙,大墨養藝。古來書家,大多書文合一,相得益彰。非書不足以顯氣勢,非文不足以拂氣象。書文合一,早已超越了形式的美感,帶給人們的是直指心靈的那種悸動。

楊金輝的世界並非僅僅在斗室。在斗室則靜心,本職工作則需互動,習練書法還需交流。紙面和心靈之間的交流會使書者更能為社會所認同。她所組織的30多次賽事,義務書寫的千餘幅書法作品,更能說明一個書者所承擔的使命。某種意思上說,當代書法也有一種社會責任。

雄強和柔軟,看似矛盾體,但在藝術表達上,確乎是一種明智的抉擇。“苔花如米小”,楊金輝把清代袁枚的這句詩作了她的微信名。這句詩的後句是“也學牡丹開”,這是她的志向和志趣所在。

心素如簡,同相異質,還走在路上的楊金輝,不僅擔負著促動基層書藝發展的任務,還有大量的群文工作要做。專情書法,則是她一輩子的事。她從不以書法自命,是因為愛了書法,就得傾盡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