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甘肅出土的唐人小楷《道德經》,全篇一字未損,乃存世唯一孤本

如果說從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典籍當中選出一本書來概括中華文化的話,那麼這部書一定會是《道德經》,儘管這部《道德經》僅有寥寥五千言,但其中精義卻足以澤被後世。

在漢代之前,以《道德經》為代表的“道家”智慧,乃是國人崇信的做人基準,後來隨著時代的推移,道學與佛學以及儒學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三個支柱,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思想源泉,所以“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道德經》在古人的學問體系當中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是魏晉到唐代的主流思想,在上個世紀初,敦煌藏經洞當中流出的一件唐代手抄本《道德經》成為了目前學術界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版的一個版本,全卷皆是墨跡本寫就,並且一字未損,乃是目前唐代唯一的孤本。

這件作品在敦煌被王道士發現之後,後幾經輾轉被法國人伯希和搶走,現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當中。關於這件《道德經》的由來,我們從其落款以及唐代的一些史料當中不難得知。

我們知道,在宋代之前印刷術還不成熟,一些高階文人和達官顯貴們的閱讀書籍,一般都是靠一些專門的“經生”來抄寫,這些“抄經生”是在唐代編制當中的“吏”,雖然品級不高,但也有著專門的“編制”。

比如“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有相對應的“抄經生”,所負責抄寫的內容也皆有不同,同時宮廷當中,也有一部分更高階的抄經生負責抄錄文字,來供宮廷中的皇家使用。

其中宮廷抄經生往往會抄寫一些比較珍貴的經文,比如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經》,比如剛剛在唐代盛行的《佛遺教經》,還有皇家當中信奉道家的一些《道藏》。

這些《道德經》就是時的宮廷寫手,專門抄寫下來供宮廷中使用或者留存的重要道家典籍之一,當時抄錄了多種,分藏於全國各地,而後因為“安史之亂”以及歷代戰亂,這些珍貴的寫本也相繼散佚,值得慶幸的是,在北宋時期就已經封存的“敦煌藏經洞”就埋藏了這一件書法奇珍,在洞中埋藏了700多年之後,能夠重見天日。

1900年的法國人伯希和和英國人斯坦因,雖然掠走了大量的國寶級文物,但從文物本身的意義來講,能夠得以儲存,沒有遭到譭棄,就是文物本身的一大幸事,而作為當代人能夠親見唐人妙筆,更是殊勝之機緣。

從書法的角度來看,這件《道德經》小楷與《靈飛經》的用筆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並且從文字的完整性和文物價值上看,猶有過之,學習小楷倘若臨摹精透此作,也必定讓你書法日日精進!

而今,我們經過了多方的找尋,將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的這件敦煌小楷《道德經》原作進行超高畫質博物館級別的1:1復刻,還原出跟原跡毫無二致的作品,每個字都與真跡毫無差別,細膩清晰,見此作如見真跡。

欲購此敦煌小楷《道德經》全卷版,請點選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