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學習傳統文化心得分享

粵秀書院

關注

《三字經》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作者據考應為南宋學者王應麟。時至今日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兒童教材。

《三字經》開篇“人之初,性本善”引出了孟子的“性善論”觀點,教育是以道德手段提高生命的質量,從而指導人們“化性,立命,明道,行道。”中國幾千年的教育目的不是為謀生,而是教我們做一個人,人格教育、學問修養是貫穿一生的。

《三字經》第二部分,從生活的常識、倫理、人文等方面講了很多數字相關的知識,透過學習這些詞彙和知識增加了對於傳統文化的淵源、世界觀、倫理觀等的認知,更加了解到古時候的言行舉止、交往模式、人生態度和相處模式。

《三字經》第三部分,分別講解了學習傳統文化的次第和各個經典。蒙學階段學習

“三百千”,6-8

歲學習生活規範

——灑掃、應對、進退。8-18

歲學習六書,漢字結構和起源,小六藝、《孝經》和訓詁。

18

歲後行冠禮,學習四書,再到大六藝,之後可以涉獵諸子百家和閱讀歷史經典。透過這樣的梳理,整個傳統文化的脈絡非常清晰,對以前不瞭解的國學經典也加深了認識。

第四部分,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開始,向我們講解了一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濃縮簡史。本來歷史是挺枯燥乏味的,老師讓我們自己查資料要上臺講的時候又發現,透過自己動手查資料,整理資料,備課、練習講解的時候,就好像看到歷史劇在我腦海裡浮現,趣味性大增。同學們逐一上臺講的時候更加自信,從容,以往的擔心和畏懼都改善了很多。這恰恰證明了透過教育和學習,還是能讓自己有所提高和進步,逐

步激發讀書學習的樂趣。

《三字經》第五部分,舉了許多學習的典故和事例,說明了要成才必苦讀,這是學出成果的必由之路,當學習成為習慣後那才是苦盡甘來。

《三字經》第六部分,說明勤學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學以致用,

上致君,下澤民

;作為人類的傳承,上對得起祖先,下對得起子孫萬代。透過這樣的講解激勵大家勤學苦讀,樹立遠大的志向,最終創出自己的一番事業回饋社會。

經過本次的學習,傳統文化的已經植入了我的心裡,《三字經》這本傳世經典讓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傳統文化寶庫的大門,我相信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的傳統文化必將歷久常新、再創輝煌,引領我們國家、我們民族乃至世界未來的發展。

鄧志斌

粵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