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戰國"水墓"被髮掘,漂來20多具棺材,一個被忽略王國浮出水面

p歷史上很多大型古墓的發掘源於一次次的意外。

1978年2月的一天,軍隊在隨州擂鼓墩東團坡一帶擴建廠房時,開山炸石。紅砂岩塊紛紛落下之際,人們發現了一片褐色的土層,土層之中間或可以看到木炭以及大型的條石。

人們第一感覺,這應該是座古代的大型墓葬。考古專家問詢趕來,現場分析後,初步判斷這一座先秦古墓。隨即,他們對周遭進行了鑽探發掘。經過勘探,這座古墓奇大無比,足有220平方米之廣,其槨室也近200平方米。這種規格在南方十分少見,專家們十分高興。

欣喜之餘,令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挖開古墓的封土後,人們並沒有看到一貫出現的地宮或者墓室,而是發現了一潭沉寂已久的死水。難道這是傳說中的“水墓”,依據當時的地理條件,是不可能出現這種墓葬的。專家們隨即排除了這種可能。

後來,專家結合之前已經存在的墓坑中部的盜洞分析,這墓應該是被雨水侵襲了。經過縝密的籌劃,為了保護陪葬品不被破壞,專家小心翼翼地抽水,結果又順水漂來23具木棺。開啟木棺,裡面是一些女性的遺骨,年齡在13歲~25歲之間。顯而易見,這是墓主人陪葬的人殉。後來,專家根據隨後墓中發掘的隨葬品推測,這些應該是女樂工。

水位下降後,專家發現這是一座豎穴木槨墓。槨墓分東、中、西、北四室,重達3。29噸的木質主棺就位於東室內。主棺內裝殮宜具男性骸骨,男性,身高在1。61米~1。63米之間。毫無疑問這就是墓主人,但具體是誰呢?

專家一時無法判斷,但根據主棺旁的一件刻有“曾侯乙之寢戈”銘文的戈,人們斷定墓主人就是曾侯乙,曾侯乙是曾國的諸侯,名“乙”,故名“曾侯乙”。在古代戈只有高貴的人才可以定製,這一點與曾侯乙的身份相符。

如此一來,問題便出現了?曾國在歷史文獻中幾乎找不到有關他的記載。曾國到底在哪裡呢?曾侯乙戈上有一段銘文,記載了戰國時期吳王伐楚,楚昭王逃到“曾”國的歷史。而在史書尤其是《左傳》中,隨國才是楚國興起的過程中的保護國。當年,吳王闔閭伐楚,攻破佔領楚都城郢後,楚昭王逃到“隨”國。後來,人們又多方求證,“曾”國確實存在,文獻中常常用“隨”來指代,‘曾‘‘隨’確實是一個國家。

曾侯乙古墓不僅修整了人們固有的一些觀念,還顛覆了人們對音樂史的認知。曾侯乙古墓最大的特點就是出土了大量的禮器和樂器,其中其中曾侯乙編鐘一套六十五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編鐘內蘊含的青銅冶煉技術以及極為先進的失蠟法更是為學界所仰視,被譽為“國之瑰寶”。他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