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張無忌是明教第34任教主,那前33任都是哪些人?你或許全認識?

‘’江浙之人,傳習妖教久矣。綿村帶落,比屋有之。夜則嘯聚徒眾,臨明散去,抓捕之則易以生事。根固蔓連,勢已潛熾,其眾多奸豪橫猾之徒。‘’——宋·汪藻《浮溪集》金庸老爺子作為我國武俠小說流派中的泰山北斗,其代表作就是《射鵰三部曲》。《射鵰三部曲》由《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組成,之所以會如此受歡迎,個人認為很大程度上在於這系列小說講的雖然是江湖,但又不僅僅是江湖,摻雜了家國大義在其中。

《射鵰》中跟金朝的血海深仇、《神鵰》中出現的關於西夏等的糾葛、以及《倚天》中貫徹全篇的推翻元朝統治,都是我們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代入感太強,讓人覺得這不只是虛構出來的武林。

不僅大背景設定,在一些細節上也可以看出金庸老爺子是下了苦功夫去研究的,比如像《倚天屠龍記》,他就特地參考了明史大家吳晗在1941年發表的一篇《明教與大明帝國》文章:‘’至大明之國號,則私見以為出韓氏父子之‘明王’。明王出於《大小明王出世經》,《大小明王出世經》為明教經典,明之國號實出於明教。‘’這些細節可以完美地從明教的存在、教義、還有前任教主上看出。明教並非杜撰,而是的確存在過的宗教,當然沒有小說中那般武功高強。明教本名摩尼教,發源自波斯,在公元六世紀到七世紀傳入我國,當時差不多是唐朝時期。

只不過那個時候佛教跟道教已經在國內發展得很不錯,明教沒有市場,於是只能假借佛、道二教行事。我國古代統治者對宗教的態度一向是不會過分打壓也不會過分追捧(個別打壓者跟求仙問道者不算),因此倒也沒怎麼管這明教。但問題在於雖然明教在中原地區發展的不咋地,卻在回紇很受歡迎,被封為國教。大唐跟回紇交好時自然不會為難明教,但後來回紇叛亂,大唐對明教的態度自然發生變化:‘’會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殺摩尼師,剃髮令著袈裟,作沙門形而殺之。‘’全被殺了。

但摩尼教再怎麼也傳教這麼久,並且由於波斯跟我國閩浙沿海地區有海上貿易往來,再加上明教在我國北方以及西北地區影響很深,因此哪怕大唐明面上禁止明教傳播,但私底下明教還是發展出了不少教眾。有人估計要說了,這不是講《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教主麼,怎麼扯上歷史了?因為這些教主還真跟歷史脫不開關係,很多都是有歷史原型的。

唐朝雖然盛極一時,但也難逃王朝衰落的命運,安史之亂後山河破碎,五代十國時代到來,而在五代十國中很多起義軍正是打著明教的幌子。後來雖然大宋建立,政權大致上穩定,但由於宋朝對於金朝的妥協,民間也時有小規模起義,同樣拉上了明教的大旗。

當初光明頂上明教眾英豪被成昆暗算,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給張無忌科普起了明教發展史,結果一聽,噢喲,全是名人:‘’只因歷朝貪官汙吏欺壓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臘方教主以來,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到了南宋建炎年間,有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紹興年間有餘五婆教主在衢州起事,理宗紹定年間有張三槍教主在江西、廣東一帶起事。‘’

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你肯定聽過的《水滸傳》中的那個方臘。方臘不僅在歷史上的確存在過,也的確在宋朝進行過起義;之後的王宗石、餘五婆、張三槍也都的確接連在宋朝掀起過起義之事,像是王宗石就有別名叫王唸經,因其每次唸誦明教教義念得最好。

如今有部分人,尤其是家長,一提起小說總是不屑一顧,覺得都是一些無稽之談,但真正的好小說絕非信口胡謅,看看《倚天屠龍記》吧,光是這麼一個隨口一提的小細節,背後卻都是一件件真實的歷史,完美將歷史上真實的明教跟小說中的明教串聯了起來,這樣的小說如果非走馬觀花,而是細心品讀,肯定還能讀出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