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明朝學不會的南宋守城戰略:城門需多開,不設甕城、吊橋和鹿角

“規以為城愈大而守愈易,分段數作限隔則易守。若已先策定險備,設使賊欲登城,已登即死;賊欲入城,引之入城,已入即死。今夫百里之城,內有數步之地,賊人登之,守城之人便自甘心伏其城拔。”陳規作為南宋著名的軍事技術家,最為擅長的便是守城之法,在他的軍事指導下,甚至抵擋住金、蒙的入侵。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軍事實力比較弱的一個朝代,在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比如大遼和金的戰鬥中,屢屢敗績。北宋更是發生靖康之恥這樣窩囊的事,之後趙構躲去汴京,偏安一隅,建立南宋朝廷,在金國和蒙古的夾縫中生存。

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當時無論是金國還是蒙古,論作戰能力都遠遠強於南宋,特別是蒙古,更是差點征服整個歐洲,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軍隊。但羸弱的南宋居然在這兩個國家的入侵下堅持一百多年,可見南宋在防守上是很有一套的。南宋守城防禦思想的集大成者正是陳規。

他撰寫的《守城錄》科學地指導南宋的城池建造,防衛佈置,守城技巧等各方面的工作。在他的守城思想指導下,南宋軍隊成功防禦住金、蒙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在《守城錄》中,陳規提出極具顛覆性的城池防禦的思想,他認為城池在修建時最核心的應該是多修幾個城門。

這些城門的主要作用是便於城池內的軍隊可以快速地出城突襲敵軍,也就是說要變被動防守為防守中尋機進攻。其次,陳規認為城門處不應該建甕城、敵樓和吊橋,城外也不要設定鹿角,只需要在城門外面建一座護門牆即可。要知道在漢唐時期,城池建設時都是大量的建造甕城和吊橋,陳規的提議可以說和以往的建城經驗完全相悖的。

陳規之所以反對甕城,主要是因為那個時候,戰爭中已經廣泛使用拋石機,甕城在拋石機面前能夠發揮的作用很小,且造價很昂貴,防禦效果還不如造一個簡單的門牆。而吊橋和鹿角則是會對城內突襲的軍隊造成妨礙,門牆則只會擋住敵軍的視線,達到突然襲擊的效果。

總而言之,陳規的所謂城防思想,一改被動防守的傳統做法,提出在積極防禦中尋求戰略主動的作戰思路。陳規的這個新式戰法的效果,在南宋的守城實戰中得到證明。公元1140年,南宋發生著名的順昌之戰,此戰金國的大將完顏宗弼率領十萬金軍攻打順昌城,守城的陳規和劉琦手下只有兩萬八字軍。

在陳規的指揮下,八字軍依託背靠順昌城不斷出擊金軍的薄弱之處,在金軍大軍包圍時,就返回城裡堅守這樣的方式將金軍的精銳部隊打得毫無脾氣。除城池守禦的思想外,陳規還是一個領先於時代的發明家。他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守衛德安城的實際情況,發明中國最早的管狀火槍——突火槍。

還有城防中經常使用的“狗腳木”也是他的傑作,此外他還對南宋的投石砲進行改進,使之成為攻守利器。由於北宋時期吃過虧,南宋朝廷對城池建設十分的熱衷,而南宋許多城池建設的指導思想,正是陳規的《守城錄》。不過陳規廢除甕城、敵樓和吊橋的提法遭到守舊分子的反對,幾乎沒有被實踐。

但他發明改進的各式城防武器,以及變被動防禦為防禦中主動進攻的作戰思想,在南宋流傳甚廣。不過陳規優秀的守城戰法到明朝時期就被拋棄,特別是明朝後期,明軍又回到死守城牆的老路上,甚至把城門直接堵死,不讓守軍出去進攻,也不讓援軍進來。

在這種純粹被動挨打的消極防禦思想指導下,明軍只能龜縮在城裡,即便偶爾出城反擊,也會在作戰不利時被敵軍追擊消滅在吊橋、鹿角和壕溝邊,而這些地方正是陳規當初想要廢除的。

從西安城牆的建設也可以看出來,依然修建昂貴無用的甕城,城牆轉角也是極易遭到投石機攻擊的直角,而陳規當年是提議將拐角設計成圓角,讓敵軍無從下手。由此可知,封建王朝的作戰思路不僅沒有隨著時代而進步,反而還走回老路上,明朝以後封建王朝的武力越發衰落,其實也是對以前軍事思想不重視的結果。

我們不提倡一味的是古非今,但對於古代流傳下來的優秀思想,進步之處,我們也應該持肯定的態度積極接受。

參考資料:

《守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