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莫言、賈平凹入駐網路平臺,能改善“作家”的形象嗎?

最近,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開設了公眾號,作協副主席賈平凹入駐了今日頭條

。他們在作協中的地位和名望,無疑都是頂尖的。他們同時入駐網路平臺,目的顯然是加強與普通讀者的交流。這不失為一種積極的態度,但效果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莫言

近兩年以來,

“作家”一詞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確實下降了不少

。特別是

作家方方的《武漢日記》

,引來了巨大的爭議。而中國

作協副主席張抗抗,力挺方方,所用的言辭,更是讓“作家”二字進一步跌落了下來

。但是,對於這樣的爭議,作協並沒有做出任何反應。

再後來,閻連科獲得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在獲獎感言裡,

他講了“一顆糖”的故事

,再次將“作家”推到了風口浪尖上。這個故事,順帶著也將九年前,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感言時,

講的“拾麥穗”的故事翻了出來

。諾貝爾文學獎也沒能擋住不少人對莫言的質疑。

賈平凹

作家群體中,佔了很大比例的詩人,一直以來更是人們爭議的物件

。從三十多年前的

伊沙

,到後來的

趙麗華、車延高

,再到最近的

賈淺淺

,一種又一種“詩歌體”層出不窮。但無論人們怎麼爭論,作協依然是一直保持沉默,好像這些爭論與他們無關一樣。

作協最近也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

希望能夠改善“作家”與大眾的關係,有意識地讓作家走進網路

。但是,這顯然是不夠的。人們爭論的一些問題,作協不能視而不見閉口不談。僅僅派幾個作家入駐網路,是不可能改善人們對“作家”的印象的。

方方

莫言自己最近就處於爭議的中心

,如果他能親自迴應有關他的爭議,固然很好。但是,他應該不會迴應,因為這是沒法迴應的。無論他怎麼迴應,都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支援他的人滿意了,反對他的人就會不滿,反之亦然。

因為賈淺淺,賈平凹也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

。作為父親的賈平凹,顯然也無法正面迴應賈淺淺的爭議。所以,無論是莫言還是賈平凹,到網路平臺上只怕也就是做做樣子。他們不可能真正地與大眾進行交流,對“作家”的爭議,還會持續下去。

賈淺淺

其實,要從根本上解決“作家”的爭議,

還是要從作家本身上下功夫

。作家們在說話做事時要注意可能會造成的影響,要讓他們好好地思考思考作家“

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

”這三個問題。只有正確地回答了這三個問題,有關“作家”的爭議才會真正地停止。

但是,就目前來看,很多作家和詩人,是站在大眾的對立面的,或者是高高在上的。

他們甚至把大眾當成“蛆”、“極左”、“S.B.”、“愚眾”

,有了這樣的態度,怎麼可能改善“作家”與大眾的關係?

張抗抗

作家要為了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來自於人民群眾

,也就是作家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員,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作家”並不就比人民群眾高人一等,更不應該站在人民群眾的對立面。他們只有為人民群眾發聲,取材於人民群眾,寫出人民群眾喜歡的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援。

莫言、賈平凹入駐網路,算是作協走出了第一步,但願不是最後一步。

作協還得繼續往前走,讓作家們真正走到人民群眾中去,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寫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這可能需要不短的時間,但距離再遠,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如果一步都不走,那永遠也到不了終點。

莫言

作家是給人民群眾創造精神食糧的人,是不可或缺的,極為重要的人群。

人民群眾是迫切需要作家的,他們並不是天生就反對“作家”

。所以,作家形象的改善,是有天然的、良好的基礎的。但願我們能早日看到,作家與人民群眾和諧相處、打成一片的那一天,

“作家”再次成為人人夢想中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