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視點|名校生“流浪”:別拿“讀書無用論”以偏概全

近日,山東滕州一流浪男子引發媒體關注。影片顯示,此人舉止言行異於一般的流浪漢,宛若當年網紅“沈大師”的翻版。河南省駐馬店市教體局的工作人員證實,這位名叫常學福的男子,曾是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高考第一名。據悉,常學福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精神無異常,曾在上海創業,有一女。

鬍子拉碴、衣衫襤褸的流浪漢與縣高考頭名、人民大學畢業生的形象的確存在巨大反差,也正是這種反差讓常學福成為網路輿論關注的物件。不過,相較於當年眾多網友線下圍觀甚至圍堵網紅“沈大師”,大家對於常學福這位“新晉網紅”則要理性得多。

除了已公開披露的人生“戲劇性”比不上“沈大師”,造成輿論關注熱度相對較低外,民眾對於此類現象的包容度與日俱增,也是造成常學福“不夠火”的重要原因。此前,湖南長沙也出現了一位“跑摩的”的名校畢業生,因為使用英語流利背誦《沁園春·長沙》而走紅,對於他的人生經歷儘管也有人不理解,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個人選擇應當得到尊重。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自然也就不會有兩種完全一樣的人生。在傳統世俗觀念裡,高考頭名、名校畢業生就該坐在辦公室當白領,如果有誰稍稍“越軌”就可能會被打上異類標籤。殊不知,世界之所以如此豐富多彩,正是得益於身處其間的每個個體都有著千姿百態的人生,只要不違法違規,在公序良俗範圍之內,個人的選擇都不應受到指摘。

畢業後的常學福,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按照多數人認為該有的樣子生活,他也曾在上海創業,經歷過“逃離北上廣”回到老家生活,但最終他選擇了居無定所的揹包客乃至流浪生活。其間,他經歷了何種變故外人尚未可知,可從與路人的交流及談吐來看,起碼對於目前的狀態他是相對滿意的。

每每出現名校畢業生“流落街頭”的案例,總會引發一陣“讀書無用論”的爭議。名校畢業生沒能在所學領域深耕,甚至“流落街頭”當然是頗為可惜,能學以致用自是最理想的狀態。可即便他們“不走尋常路”,也並非意味著書就白讀了,如果不是因為肚子裡有墨水,“沈大師”、常學福們又如何能得以因為談吐不凡而進入公眾視野,甚至成為“網紅”?讀書的目的不是讓人一定要進入某個領域,而恰恰是擁有更多選擇的能力與機會,這就是受教育帶給他們的能力與底氣。

對於部分“流落街頭”的名校畢業生、高材生,如確是被迫無奈之舉,社會、家庭、曾經的就讀學校有必要伸出援助之手。可如若是他們自己選擇的人生或暫時的過渡方式,輿論則不妨多些理解包容。尊重每個普通人的普通選擇,不口誅筆伐棒殺也不圍觀圍堵捧殺,才是文明理性社會應有的態度。

(作者 夏熊飛,摘自“中青評論”)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