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恆河猴”實驗:用令人意外的育兒方式,找出了母愛的本質

本文由

兜媽愛叨叨

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生活中,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感覺,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總能聽聞各種各樣的育兒方式,有人提倡嚴厲式教養,有人表示放養好處多,最終令人陷入困惑。

而在新時代,由於家庭教育中“溺愛”的危害被不斷放大,導致不少父母開始追崇一些西方化的育兒理念。

例如孩子哭鬧就任其哭鬧,父母絲毫不予理會,孩子想要撒嬌抱抱,父母也堅決拒絕,在很多家長看來,養兒不能慣,父母的理性堅定才能養出性格獨立的孩子。

事實真是如此嗎?

多年前,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對此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他用恆河猴代替人類幼崽來感知母愛,從而研究他們對於母親的真實依賴,這項實驗也叫做“恆河猴實驗”。

“恆河猴實驗”啟迪萬千父母:用顛覆性的育兒方式,找出了母愛的本質

據瞭解,恆河猴和人類的基因高度吻合,他們像人類一樣聰明,不肢體靈活,情感上表達也非常豐富。

那麼心理學家哈洛是怎樣做的呢?

實驗人員將一些剛出生的小猴崽放在了一個籠子裡,此時,又為他們提供了兩個“假媽媽”。

一個媽媽用鐵絲做成,看起來非常冰冷,但它的胸前放著可以餵奶的奶瓶,另一個媽媽是用絨布做成,它看起來很柔軟舒服,但沒辦法給小猴子提供食物。

一開始,小猴子們對鐵絲媽媽表達了親近,因為鐵絲媽媽的身上有奶瓶,可以滿足他們對食物的需求,但不久之後,實驗者們發現了不可思議的一幕。

小猴子們在吃飽喝足之後就會去親近絨布媽媽,且只有在餓的情況下,才願意去鐵絲媽媽那裡喝奶,也就是說,如果不談物質需求,絨布媽媽要比鐵絲媽媽更受歡迎。

猴子們的選擇讓哈洛很詫異,沒想到對於年幼的生命來說,他們對於母愛的需求,已經超過了食物。

之後,實驗的結果更加印證了這個猜測。

由於這些小猴子自從出生後就被迫與後媽媽分離了,長大後的它們並沒有表現出獨立堅強。

相反,與其他正常在媽媽身邊長大的猴子相比,它們膽小、懦弱、目光呆滯、不懂得與其他猴子相處……

給幼小的生命造成了人為性的傷害,這項實驗也因此被稱為最殘忍的實驗之一。

在當時看來,哈洛的“恆河猴實驗”無疑是顛覆性的育兒方式。

因為那時候的歐美地區,無數父母都信奉教育家華生的理念,認為孩子與父母分離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因此很多美國家庭在孩子斷奶後就實現了分房睡覺,哪怕孩子哭得再厲害,父母也充耳不聞。

但“恆河猴實驗”打破了這種理念,它證明了排除掉物質給予,父母與孩子的情感溝通才是愛的本質。

這種溝通包括了多與孩子互動,提供給孩子安全感,及時迴應孩子……

總之,作為父母,想讓孩子健康成長,除了提供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彼此情感上的依賴。

否則孩子即使能夠獨立長大,性格上也多多少少會受到童年影響,親子關係更不會非常親密。

育兒中,物質給予和精神給予缺一不可

很多情況下,為了不溺愛孩子,不少父母也都偏好使用“哭聲免疫法”,所謂哭聲免疫,就是任由孩子大哭,父母無動於衷,等孩子哭累了一切迴歸正常。

雖然這種方式被很多家長認可,但它是否合理還有待商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做法會帶給孩子非常不好的體驗。

尤其是對於高需求的低齡寶寶來說,父母的視而不見會讓他們認為外界是不美好的,自己是不被外界所接納的。

除此之外,很多寶寶在被父母冷處理後的確不哭了,但這種不哭並不代表寶寶認可了父母的做法,而是一種假順應,可能累了才不哭,也可能失望才不哭。

兜媽寄語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育兒方式,但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是感情的相處,物質給予和精神給予缺一不可。

希望天下孩子都能在不缺“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你認可“恆河猴實驗”的結論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