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沈華:從歷史文化背景解讀漢代玉劍具的功能和作用

終於結束了奔波遊學的浪跡時光,回到安心寫作,步入規範的傳統生活軌跡,接著前面的文字詳細介紹當時人們重要的一件佩飾物,玉劍飾。

玉劍飾的特點和造型在以前的文章中也寫過很多篇了,訂閱關注我文字的朋友可能都會了解,我寫文字不是想標新立異,也不屑於去跟誰爭名鬥利,我的文字都是有感而發,只是想在將來可以有空將自己的文字做一個系統的整理,也可以彙編成冊,從這個思維角度,重新炒冷飯的目的不是沒有題材,是因為在旅途中看到一篇文章,突發感悟,於是就想換一個角度,從古人為何用玉製作劍飾的原因,跟各位做一次溝通。

關於劍的歷史有多種版本和演繹,最早應該是從原始部落的洪荒時期出現,現在對於劍的出處是本土所產還是由異域流傳而來也有很多的爭議,因為太過於“扯淡”,我們就不在這個環節上浪費時間。

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就是劍作為冷兵器時代的一件器物,從古至今傳承的魅力不減當年,在冷兵器已經消失遁形的今天,無論是晨練的大媽,還是奧運的專案,都可以感受到大家對“劍”這類兵器的喜愛程度。

在中國的文化傳承中,“劍”也是出現在古詩詞當中頻率較高的器物之一,無論是出自白居易的‘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還有辛棄疾的“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等等。眾多的流傳千古的名詩名詞都被歷朝歷代的文人騷客將“劍”作為一種載體,伴隨著那些動人的詩句從古流傳至今。

一、為何古人喜歡以玉佩劍

我們都知道一句俗語“君子佩玉,小人藏刀”,按照通俗的解讀:“君子都是有身份的,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佩玉的,而這裡的小人也非指小人,只是沒有身份標誌的普通人而已,他們的標誌都是在腰間佩戴一柄刀”,刀是帶有血腥氣的,不是誰都有資格可以佩戴,古人戴刀一是防身,二是標誌,大多都是武士的身份;到了後來,刀劍在和平時期和冷兵器結束的階段也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這句諺語傳誦的過程中,這裡的刀已經不再是械鬥的武器,更應該屬於是一種就餐時可以解肉的工具而已;從這句話的流傳也就能推論出此諺語流傳的時間應該是蒙元時期,少數民族現在也保留著腰間佩刀的習俗,只不過這個刀更符合餐刀而非兵器了。

我們的古人將劍譽為兵器中的君子,也是有著其特殊的原因;劍被認為是有君子之德的兵器,故而君子亦常佩之以明志。何為君子之德?劍剛正不阿,是為正直;劍柔韌卻不曲(屈),是為進退有度;劍無事則鋒芒內斂,是為謙遜;劍有事則出鞘以止惡,是為俠義;劍貼身護主,是為忠勇。劍者無槍矛盛氣凌人的霸氣,無弓矢孤注一擲的霸道,無刀斧趨利而彎的勢利,也無鈍器沉重複雜的內心。從實用的角度分析,第一是因劍身正直,不較蠻力。符合權勢地位的人掌控,真正的劍術,講究劍點撩腕。敵不動我不動,敵欲動我先動,劍尖點其手腕,令其繳械。是典型的君子之風。在古人眼中,劍代表的是俠士,君王,將領,權威和地位,是自翊有身份的人使用的,其權威的象徵意義大於實用意義,在歷史記錄和小說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項羽是用劍的,這個被譽為春秋最後的一個真正的貴族,最後留給我們的是“霸王別姬”裡面用劍自刎的瞬間,這時的劍,已經不再簡單的代表著一種兵器,更多的是隱喻著一種精神,一種骨子裡面尚存的貴族品質,一種寧折不彎,自刎離世的高貴和傲慢,一種被後人傳誦,感嘆的情懷。

對比佩劍的人物,我們的英雄文化也從貴族文化逐步轉變為強權文化,在“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思維模式中,我們看一下歷史典故中那些造反起家,街頭打架砍人的,選用的兵器都是刀,斧,槍,棍,出力大,蠻狠人乾的活。

而用玉製作劍飾,本身就與劍這類刀光血影的兵器相差太大,在海昏侯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劍具,也證明了在兩漢時期,劍已經逐步失去了其實用功能,更多的是展示權威和身份的象徵,用玉製作的劍飾,一方面是美化和裝飾功能,另一個方面,古人可能隨時隨地都想證明自己是“君子”,是有身份和道德修養的人,這與我們文化傳承過程中後來出現的“偽君子”現象不謀而合,即使這個人品行低劣,人畜遠離,他還是喜歡以“君子”自翊,虛偽的生活在自我構建的空間裡。

二、玉劍具的歷史文化背景及藝術特徵

目前國內考古研究,發現以玉飾劍,應該是始於西周,東周發展,但均不配套,戰國至西漢是它的興盛期,東漢以後出現衰落。

整套完備的玉劍具,始見於西漢,主要由漢代高官顯貴佩戴,使用更加系統、廣泛,東漢以後較少出現,魏晉以後則衰落。

漢代玉劍具的形體玲瓏,光潔潤滑,雕工精緻,細膩完美。

構圖設計雖打破了傳統的對稱平衡,但章法有序,謹嚴之中又富於變化,表現標新立異的風格和漢代那種雄健渾樸之時代氣息。

三、整套完備的玉劍具基本特徵

古代用來裝飾銅或鐵劍的玉飾品稱為玉劍具。

漢代的玉劍具已基本定型且規範化,開始出現由玉劍首、玉劍格、玉劍彘、玉鉍四件構成的整套玉具劍。

玉劍首是裝嵌於劍柄頂端的飾玉,或稱標首,多作片狀扁圓形。

玉劍格嵌固在劍柄與劍身之間,又名劍珥,劍俸,造型似菱角,略具長方形。

數量最多的單件是玉彘,玉彘呈片狀長方條形,兩端下彎內卷,下部近一側有一長方形孔洞,是鑲附於劍鞘外近上端處的帶扣,用以穿帶似系以固定劍在腰際。玉鉍是裝綴在劍鞘末端的飾玉,正視呈梯形。

四、漢代玉劍具的鑑賞要點

劍首常飾以渦紋、谷紋、柿蒂紋,個別的飾勾雲紋或凸雕螭紋。

劍格正背常一面飾隱起的獸面勾雲紋,另一面浮雕蟠螭紋,也有兩面均刻蟠端紋或獸面勾雲紋的。

漢代玉具劍最精美的部件當數玉彘和玉鉍,紋飾題材、雕琢技法基本一致,可分螭虎紋與勾連雲紋兩大類,四周均有弦紋邊框。

螭虎均為高浮雕,或單螭盤旋曲折,或雙螭嬉戲。

螭虎特徵為:首似虎形,圓眼外突;陰刻細線眉上彎,耳呈曲折狀;身呈S 型彎曲,有兩個較強的彎勢,腹部著地,臀部隆起,姿態優美,遊離盤曲,繩紋卷尾端部分叉如雲頭。

首、尾常屈伸於彘、鉍廓體外。俏美無比,具強烈的動態韻律之美。

勾連雲紋用陰線碾琢,精細規矩,方折井然,佈滿畫面,呈圖案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