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讓戲劇“破圈”:相約長嘉匯•第四屆重慶南濱國際戲劇節

10月1日上午11點30分,長嘉匯•第四屆重慶南濱國際戲劇節如約而至,以對白式的行為藝術表演正式拉開帷幕。相比於往屆戲劇節,本次戲劇節更加接地氣,不僅為藝術家們在長嘉匯彈子石老街打造多重公共空間,還加入了許多沉浸式、遊戲式、互動式等新元素,讓戲劇表演從單一的劇臺上走下來,走到公眾的身邊。

戲劇節總策劃Megan師提到,本屆戲劇節的亮點是首次引入全國青年劇團“共創”概念,彙集全國21個劇團150餘位青年藝術家聯袂出演。本次戲劇節還融入了重慶本土特色,將非遺文化-川江號子同現代說唱相結合,帶領觀眾體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此次劇目創新讓傳統和潮流有機結合,相信這次別開生面的戲劇節能在國慶五天給大眾留下獨特的回憶。

比來劇團-不精緻的道具,故意的設計

《住在雲朵裡的兔子》以愛爾蘭作家山姆•麥克佈雷尼的經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為創作靈感,由箱式木偶、音樂、戲劇等藝術形式演繹,講述自然交替、四季變換、生命迴圈和親情溫暖。

該劇主創Ivy Huang告訴行走雜誌記者,箱式木偶劇可以帶給小朋友更多的神秘感,開啟箱 子便是一個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不管是微型兔子木偶還是手工製作的草坪、蝴蝶、小蝌蚪等道具,都是希望能給孩子們還原一種樸素、真實的質感,就像繪本一樣用童稚的表現手法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開啟他們對戲劇的想象力。

“雖然這些道具看起來不精緻,比如那個小青蛙畫得很醜,但我還是非常喜歡,這是我們有故意設計的,而且這也是一個3。0版的手提箱了,每次活動下來我們劇團都會不斷總結改進,昨晚1點還在修改小草坪的製作。精緻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我想讓讓小朋友自己去感受象形的東西。”表演之外,Ivy Huang的親切魅力同樣讓人印象深刻。採訪交流中的和藹笑容就像她對自己木偶劇的解讀那樣,有一種治癒的能量。

比來劇團的兩名演員,飾演兔子爸爸角色的猩猩(藝名)和吉他手伴奏雷忠業,他們對細節的處理和對情節的認識,則讓《住在雲朵裡的兔子》呈現得更有層次。

猩猩提到,一開始是被該劇獨特的表演形式吸引,然後再被內容打動。作為一個大二在讀學生,他排練時間不算長,卻仍然很好地演繹出了兔子爸爸這一角色溫柔、耐心的氣質,十分貼近角色形象。

吉他伴奏看似是戲劇中的配角,實際上卻不可或缺。雷忠業在排練時需要調整不同音區、音色來詮釋木偶劇裡四季的不同情節。“夏天兔子們在草坪上玩,就有一種活潑的感覺,到了秋天,劇情開始討論生命迴圈的話題就會沉一些、悲傷一些。”他說。

有光劇場-三個巨蟹座的療愈創作

《My Moon》是由有光劇場導演潘柯、編劇吳青月和心理諮詢師朋友-三個巨蟹座女生共同創作的一部法式浪漫療愈戲劇,透過即興巡遊的形式加強與觀眾們的情感互動,讓大眾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戲劇的藝術魅力。

潘柯提到,在她的創作理念中,戲劇就是一種實驗。比如這次的設計就是給觀眾們一個個小紙條提問:什麼是愛?而整個表演過程卻沒有直接輸出問題的答案,也沒有用語言去過多講述故事,而是讓觀眾去感受、去探索。

行走雜誌記者觀察到,整個表演過程中,演員們和觀眾們都完美地融入了故事情景中,當演員繞著噴泉表演時,不少觀眾自發地跟隨其後,熱情地互動,沉浸在戲劇表演中。“我們從19年開始就嘗試這種公共空間演出,古街、古鎮都是很好的表演地,藉助戲劇這一實驗工具和觀眾們一起探討問題。”潘柯對這場戲劇的初構想是一個來自月球,對任何生物都保持好奇、平等、接納的無性別宇航員碰到了地球上一個不相信愛、有點叛逆的壞女孩,在相互瞭解過程中,兩個孤獨的人最終相互治癒、開啟內心的故事。

女演員章馨文和宇航員的扮演者康赫男在採訪中表示,他們排練時間並不算長,但非常考驗臨場應變的能力。張馨文是劇場專業演員出身,這種完全不同於傳統舞臺形式的巡演,是她的首次嘗試,也給了她許多啟發。“之前在臺上演戲和觀眾距離很遠,這次完全是要近距離面對觀眾,大部分時候需要即興表演,還挺鍛鍊人的。”作為一個還是大二影視專業學生的康赫男來說,這次公共空間的演出也讓他感到新穎獨特,來到重慶表演更是讓他感受到了重慶人的熱情,“當我飾演宇航員給觀眾招手的時候,他們就過來擁抱,這是我在其他地方表演所沒遇到過的。”

最後,行走雜誌記者瞭解到,幕後工作人員們早在兩個月前就開始策劃這場戲劇節,在開幕前夕總是加班到深夜,為了解決人手不夠的問題,每個劇團都配置了1-2個志願者。“雖然工作很累,但看到戲劇節能夠順利開展還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位組委會人員說到。

在接下來4天的表演中,還有相聲劇《凡人專車》、音樂劇《愛樂之城》、肢體默劇《I don‘t like it》、脫口秀等精彩現場表演,以彈子石老街為中心的各個廣場、劇場舞臺各有相應的戲劇演出,可供眾多遊客、居民、戲劇藝術愛好者前往體驗。

長嘉匯•重慶南濱國際戲劇節在一屆又一屆的傳承與創新中,見證了傳統戲劇在時代背景下的自我革新,變得越來越貼近生活、親近大眾。戲劇藝術是文化精粹,也是現代人生活中一劑解壓良藥。正如前文所言,不必在戲中尋找答案,答案自在每個人心中,希望更多人能於細微處感受這場來自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戲劇表演。

關於本文

記者:徐亞奇

攝影記者:冷寒煦

審校:魏嵩 蔣佳佳

圖片來源:長嘉匯·重慶南濱第四屆國際戲劇節

版權說明: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原創平臺所有。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