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東萊呂氏是宋代的望族,雖然不在膠東居住,但祖籍意識很強

萊州市,舊稱掖縣,很早就是膠東半島的區域中心之一,漢代為東萊郡治所,明清為萊州府駐地,底蘊相當深厚。這種深厚的底蘊,不僅體現在過去的級別上,相對發達的文化,也是一大特徵。

(萊州的宣傳語)

在古代,膠東半島地處海隅,科舉文化不如中原、江南興盛,考取的文狀元數量很少,滿打滿算,只有三個人,並且都在宋代。他們分別是宋代的呂蒙正、蔡齊和王俊民。其中,除了蔡齊是膠水縣(平度)人之外,呂蒙正和王俊民都與掖縣有些淵源。如今萊州市的文史資料,也都秉持兩位文狀元的說法。不過,嚴格說起來,這兩位“掖縣狀元”,身份多少都有“瑕疵”。王俊民的籍貫是掖縣羅峰鎮,按照現在的區劃,算是招遠人;而呂蒙正在《宋史》中記載為“河南人”(洛陽),雖然他的祖父呂夢奇原籍掖縣,但他本人主要的成長經歷是在河南。掖縣視之為“掖縣狀元”,洛陽也視之為“洛陽驕傲”。呂蒙正所在的家族,在歷史上被稱作“東萊呂氏”,是宋代科甲連綿的望族。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家族雖然長期不在膠東半島居住,但祖籍意識卻相當強,數百年間,一直以“東萊”為號。“東萊呂氏”佔籍他鄉,卻不改祖籍之號。這一現象,在古代就引起人們關注。清代王士禛在《池北偶談》中就說:“宋人罷官者多居近畿,不歸其鄉,死即葬焉,子孫亦遂佔籍。如鉅野晁氏、東萊呂氏、華陽範氏、梓州蘇氏,代居京師。”現代學者對這一家族的傳承也多有研究,《宋代呂氏家族研究》就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萊州軍寨址村)

根據史料記載,東萊呂氏發跡於五代時期的呂夢奇(萊州史料稱其居住地為現萊州市城港路街道的軍寨址村)。呂夢奇在後唐時期,曾擔任幽州節度判官、戶部侍郎等職務。他的兩個兒子,叫做呂龜圖和呂龜祥。呂蒙正是呂龜圖之子,而呂龜祥一系後來的代表人物就是呂夷簡(呂蒙正的侄輩)、呂公著。呂蒙正、呂夷簡、呂公著皆為朝廷重臣,東萊呂氏的名聲,就此奠定。

有趣的是,呂龜圖一系佔籍洛陽,而呂龜祥一系佔籍壽州(《宋史?呂夷簡傳》:“呂夷簡,字坦夫,先世萊州人,祖龜祥知壽州,子孫遂為壽州人。”),但兩支人都稱“東萊呂氏”。靖康之變後,呂氏南遷到浙江定居,仍以“東萊呂氏”為號。南宋時期的呂祖謙,鑽研理學,世稱“東萊先生”,他的著作也取名為《東萊集》。在他之前,同為呂氏族人的呂本中,也有“東萊先生”之稱。呂本中曾編纂了《東萊呂氏家範》,被稱作古代家規的模範。呂氏家族對“祖籍地”(或稱郡望)的重視,不僅體現在內部族譜族訓上,還體現在朝廷對其的封號上。

查詢《宋史》,東萊呂氏至少有兩人的封號爵位冠以“萊”或者“東萊”。例如,宋真宗年間,以呂蒙正為太子太師、萊國公。

而到了宋高宗年間,呂夷簡的曾孫呂好問因為擁戴有功,又被封為“東萊郡侯”。當時金軍南下,宋室偏於江浙,所謂“東萊郡侯”,更多是一種象徵性的稱號,但也能看出朝廷對呂氏郡望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