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諸葛瞻手握7萬大軍,為何連鄧艾的幾千殘兵都打不過?問題出在哪

鄧艾率領三萬軍隊抄小路偷襲成都這件事情,可以看作是軍事上面的一次神來之筆,當然也有人問了,說為什麼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率領的蜀國的首位成都的精銳士兵,沒有打過鄧艾奔襲了這麼久的路,士兵都十分疲憊的一支軍隊呢?

其實蜀國這個時候真的是彈盡糧絕,當時東吳曾經派出使者去出使蜀國,他回來之後,孫權問他蜀國情況究竟怎麼樣,是不是像傳聞之中那樣主公比較聖明,而且手底下百姓生活的比較幸福安康?使者搖了搖頭,說蜀國給我看的時候,確實整個國家比較和諧,但是我卻發現一個情況就是蜀國的老百姓都面有菜色,什麼意思?就是蜀國的老百姓看起來一個個都面黃肌瘦的不像是吃飽飯的那種。

蜀國按照他的整體的人口推算的話,當時是有98萬人按照十個人抽一個士兵,最嚴苛的服兵役的方法的話,計算蜀國頂多拉起來一支10萬人的部隊。這是什麼意思?就是10萬青壯年勞動力全是負責打仗的,剩下的88萬老弱病殘才是負責跟中還要負責供給前線軍隊的吃喝用度,甚至說連運輸糧食這種任務還需要抽調一定的人去護送。在這種情況之下,蜀國整體的賦稅是很重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東吳使者會說蜀國人面有菜色,更何況這一次為了進攻蜀國,司馬昭可以說是煞費苦心,集結了16萬軍,就算是扣掉了這3萬大軍,前線姜維還是要對付12萬的魏國大軍,在這種情況之下,蜀國整體軍隊可以說是緊張的。

司馬昭曾經估計過說當時漢中有蜀國軍隊,大約5萬人,而成都方面大致是4萬人,這樣的話,蜀國9萬人的軍隊差不多就齊了,其它地方再分攤個,這1萬多人。大家想想,蜀國當時很多地方面對著3萬多人的時候,很可能軍隊在家幫地,老百姓都沒有這3萬人來的多。長時間當地百姓都沒有遇到戰爭了,遇見敵人的當然是望風而想,這也就是為什麼蜀國很多地方再遇見這3萬大軍以後直接選擇投降了,打不下去了,這賬你把所有老百姓一起帶上戰場,你都打不贏他,就這樣一路跑到了綿竹,就這樣在這裡遇到了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帶領的蜀國的御林軍。

蜀國的御林軍原先是誰統領呢?是趙雲。趙雲當初統領的就是蜀國的御林軍,估計趙雲在的時候,蜀國的御林軍大致是4萬人左右,畢竟當時整個蜀國適合大規模人口居住的,就是成都平原,但是實際上真正到了諸葛瞻手裡的軍隊,並沒有4萬人。為了支援前線姜維的作戰方略,劉禪不停的抽掉成都平原的是兵去增援,按照當時姜維的設想,就是為國既然集結了16萬大軍前來進攻,那麼他的前線所需要消耗的軍區以及這些士兵,他的吃喝用度都是一個大問題,最重要的是要等東吳反應過來,一旦反應過來,率軍進攻合肥,那麼這16萬大軍勢必就會撤下去。這也算是暫時的能夠緩解蜀漢面臨的尷尬局面,所以這個時候必須要頂住,如果頂不住,這個時候就輸了,徹底的輸了。

但是現如今的蜀漢就像一個核桃,本來他的中間是比較硬的有四萬大軍但是為了能夠支援外線作戰能夠把敵人抵抗在外面,從中心抽取營養去鞏固前線的防禦,核桃裡面已經沒剩下多少東西了,只剩下一個殼子,鄧艾就像一條蟲子一樣鑽著縫隙鑽進來。其他的暫且不清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個時候諸葛瞻手裡的蜀軍絕對要比鄧艾遠道而來的這支軍隊的人數要少,並且之前投降的軍隊也很有可能被鄧艾拿過來當成敢死隊用。

本來說好的在前線抵擋大家都感覺心裡發慌了,這個時候敵人突然神兵天降降臨在這個地方,前線戰況到底如何?蜀國是不是敗了?我們這批人為什麼還要在這裡作戰呢?肯定這個時候戰場上面擁有這樣的思想,這個時候比起遠道而來的魏國大軍,蜀國面臨的情況更加尷尬。如果說這個時候仍然還是據險而守,找一處險要地形,把他守住蜀國還有救,但是偏偏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不知道是不是讀聖賢書,讀太多了,選擇堂堂正正的跟敵人正面作戰。話說諸葛亮斬了一個馬謖,確實殺的有點少,完全就是紙上談兵。

正面作戰,面對3萬精銳的大軍吶,人數上的優勢就直接把諸葛瞻帶領著這個蜀國的御林軍給打敗了,再加上這個時候蜀國彈盡糧絕,根本就沒有預備隊這場戰爭早就註定了。

鄧艾擊敗諸葛瞻這一點反而是最不讓人感到意外的事情,蜀國經歷了這麼多些年的大戰,結果沒有把這些戰爭轉化成勝利果實,自己消化掉,反而天天的搞這個搞那個,最後蜀國彈盡糧絕,加上一個不求上進的劉禪,蜀國焉能不亡?你老子給你留下這麼一個大的江山,你老子拼死給你留下了這麼大一塊地,不是叫你混吃等死?否則蜀國真正的國名為什麼叫漢啊!就是讓你光復漢室,結果最後你自己不求上進,丟了江山,而且還樂不思蜀,搞得自己的老子再加上你一點兒顏面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