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周公吐哺,是禮賢下士,還是"脫褲子放屁"

周公吐哺,是禮賢下士,還是“脫褲子放屁”?

喬志峰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中這兩句話十分有名,也讓很多人知道了“周公吐哺”的典故。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周公吐哺”,出自《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原文不長,茲錄於下:

其後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於國曰:“周公將不利於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闢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於今而後成。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於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於魯。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為了便於理解,再來用白話文翻譯一下大概意思:

武王死了,武王的兒子成王還是個襁褓嬰兒,沒法管理政事。周公擔心天下人因此反叛,就挺身而出代替成王處理政務。他不是像後世的慈禧太后那樣垂簾聽政,而是直接掌握大權,難免引起別人的猜忌和質疑。管叔和他的弟弟們就到處散播流言:“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則對太公望、召公奭表白說:我真的是大公無私,沒有一點私心啊。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擔心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們交代哇。三位先王為社稷黎民付出了很多辛勞和心血,現在大業剛成,武王就早早去世了,成王還那麼小,我不站出來,誰還能站出來呢?這是歷史的選擇、現實的選擇啊,我只是為了周朝的穩定大業,才不得不這樣做的啊。於是乎,周公力排眾議、不顧質疑繼續留下來輔佐成王,讓兒子伯禽代替自己到魯國受封。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吧。但是,我卻洗一次頭要多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為擁有一國而驕慢於人。

由此可見,“周公吐哺”的完整說法應該是“握髮吐哺”——周公在洗頭髮的時候,聽說有賢士來拜訪自己,來不及洗完,趕緊握著頭髮跑出來接待,洗一次頭要“捉髮”而出好幾次。在吃飯的時候,聽說有賢士來了,趕緊將嘴裡的飯吐掉,不能讓人家久等……於是乎,周公就成了禮賢下士的先進典型,為後世所傳頌。

可是,很多事都不敢認真,即便是那些寫入正史、公認的東東,也不敢較真,“周公吐哺”便是如此。食物已經放進嘴裡咀嚼了,為什麼不嚥下去,非要吐出來呢?似乎嚥下去的動作比吐出去的動作,並不會多耗費多少時間吧?說難聽點,是不是有幾分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意味?並且,這也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浪費吧?那個年代,遠未達到“物質極大豐富”的程度,吃不飽飯的人不在少數,周公雖然貴為王公不愁吃喝,也不該隨隨便便吐掉到嘴的食物吧?

至於洗頭,那麼多人會在你洗頭的時候來拜訪,說明當時即便不是“上班時間”,至少不會是深夜。那麼,為何不在睡覺前洗頭,非要在工作忙碌的時候洗?這不自找麻煩、自己給自己添亂嘛。除非,“三吐哺”、“三捉髮”原本就是故意策劃好的政治秀,就是要表演給賢士和天下人看的。

事實上,所謂“握髮吐哺”的事蹟,出自周公自己之口,屬於自我表揚、自我美化。另外,他還是對自己的兒子講的這番話,並且不是在私密場合父子單獨相對時講的,而是在公共場合當著其他人的面講的,否則,就不會有別人知道這些話並當作“重要指示”記下來。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凡是自我公開宣揚的東西,往往都值得打個問號,難逃表演、炒作之嫌。後世的帝王們儘管對“周公吐哺”都毫不吝嗇自己的溢美之詞,似乎卻並無幾人真的親身去實踐、把嘴裡的飯吐來吐去,太假了,搞不好還會被當成老年痴呆。

關於這位周公,還有一些其他事蹟備受讚譽。比如,周公在鳩佔鵲巢、直接以“王”的名義行使原本屬於侄子成王的權力的同時,還無微不至地關懷這個侄子。有一次,成王病了,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扔進河裡,對河神祈禱說:現在成王還是個小孩子,如果有什麼錯,都算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替他死吧!據說,成王的病不久後真的好了,也不知是免疫能力強自愈的,還是醫生給治好的,但很顯然周公以及他後世的腦殘粉們,都想當然地將功勞和榮耀歸於周公了。且不說這是否涉及迷信,單從具體的操作上,就顯得不那麼有誠意——向神仙祈禱,起碼要割塊肉、出點血吧,剪幾個指甲算什麼,你確定不是亂丟垃圾汙染環境、故意噁心甚至激怒神仙?誰要是不服氣,認為我是胡說八道,那麼你在求領導辦事的時候,先朝著他的臉扔一把爛指甲試試,看他人家弄不弄死你。萬一神仙因此大怒:你老小子朝老子扔指甲是啥意思嘛,侮辱我乎?看我不捏死你侄子!果如是,周公是後悔莫及,還是心中暗爽得償所願?

事情還沒完,更有意思的在後頭。後來,成王長大了,接掌了權力,有人在他面前說周公的壞話,周公知道後很害怕,趕緊逃到楚國去避風頭了。看來,這對歷史上的“模範叔侄”其實是被美化、粉飾出來的,他們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親密無間,而是充滿了猜忌和提防,周公或許還在成王面前安插了“眼線”監視其一舉一動,否則不可能第一時間就得知有人說自己的壞話。由此也可以折射出,史書中記載的周公對侄子如何忠心耿耿、充滿親人的關愛,也並不那麼靠譜,起碼只是表面現象。

周公跑了之後不久,據說成王去翻閱庫府中留存的文書,發現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被周公忠君愛國的赤膽忠心感動得熱淚盈眶,當即派人將周公給迎接回來。這真是日了狗了,自己聲稱願意替侄子去死,卻並沒有真的去死,而是扔了幾片爛指甲做做樣子,有必要煞有介事記錄下來,並且還作為正式文書鄭重其事儲存在府庫中嗎?假如我做好事不留名,卻還要發條微博、發個朋友圈記錄一下,等著別人去發現、去讚揚,你一定會罵我是沽名釣譽的偽君子。周公將自己對成王赤膽忠心的證據精心製作,放在他常去的地方等著他自己去發現,是不是造作的痕跡太重?當然,成王或許並非真的看不出事情的蹊蹺之處,而是為了統治需要離不開周公,畢竟周公苦心經營了那麼多年,他只是以此為由頭將其忽悠回來互相利用罷了。彼此心裡都門清,心照不宣罷了。

從歷史書上看,周公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是“元聖”,是後世為政者的典範。統治中國社會兩千多年的儒教,視周公的人格典範為最高典範,他們的最高政治理想就是重現周公的仁政,孔子本人終生倡導的也是周公的禮樂制度。可是,周公的一切,都經得住推敲嗎?窺一斑而知全豹,可見儒教中充斥著多少自欺欺人的虛偽和欺騙。

關於歷史,有兩句名言:1,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2,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歷史書中存在太多經不住推敲的東西,假惡醜也俯拾皆是。特別是所謂正史,都是經過官方審查“欽定”之後才得以印刷流傳的,裡邊必然夾帶私貨,被塞入了太多無聊甚至無恥的東西。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就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連膾炙人口的“握髮吐哺”都錯漏百出,其他東西可想而知。道理誰都懂,但很多人在面對歷史的時候,還是會輕信,還是會先入為主、人云亦云。如果有其他人提出不同看法、揭開膿瘡,某些人還會像被踩了尾巴一樣跳起來,惱羞成怒如喪考妣痛心疾首,甚至咬牙切齒、奮起衛道,欲將有不同意見者置於死地而後快。讓人們都學會用腦子想問題,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是破除千年思想禁錮、開啟民智的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