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山東手造丨兔子王傳說:“塑”造濟南記憶

作為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濟南天橋區文化積澱厚重,葡萄軟月、洛口醋、侯氏社火臉譜、和聖文刀……種種精湛的手造作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記錄了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遷,蘊含著沉澱和堅守的韻味,如今仍然以各種形式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綻放出迷人的光彩。本期要介紹的天橋手造作品是兔子王傳說。

玉兔又稱月兔,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身邊神獸,居住在月亮上,是在月宮裡負責搗藥的仙兔,民間傳說是嫦娥的化身或寵物。在許多文化中,特別是在漢字文化圈國家的民間傳說和阿茲特克神話中,常塑造成用研杵搗研缽的形象。在中古傳統文化中玉兔也是月亮的代名詞。

祭月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始於先秦,是皇室禮儀,後演變成了以‘家庭團圓’為主題的祭祀儀式。中秋節源自古代對月神的崇拜,是漢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曆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在中國不同的地區祭月方式各有不同,在北方地區的北京濟南等城市於明清時期出現了用用中秋祭月的泥塑兔神,北京人稱之為“兔兒爺”,在濟南人們稱之為“兔子王”。在濟南,老濟南人會在中秋節這一天晚上設案祭月,各家設供祭月時,泥塑的“兔子王”便被擺在供桌上,後來還成為了孩子們的玩具。

“兔兒爺”和“兔子王”是月兔的化身,是平安健康的象徵,兩地的兔神有著共同的文化源流但有著不同的叫法、不同的外貌和不盡相同的傳說故事。兔子王傳說不同於“兔兒爺”傳說的最大之處在於故事中兔子王是透過將仙藥撒入濟南的七十二泉,百姓喝了有仙藥的泉水後消除了怪病。這一點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同時也將中國的中秋文化與濟南的泉水文化自然的將結合在了一起。

兔子王傳說故事早年間在百姓間口口相傳。 2003年該民間傳說經王心鏡先生蒐集寫入山曼主編的《濟南城市民俗》與《山東民間玩具》等書中。

泥塑兔子王非遺傳承人楊峰致力於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濟南兔子王傳統制作技藝。其作品根據兔子王神話傳說,在保留濟南兔子王傳統特徵的基礎上融入了濟南泉水文化,突出了地方特色,豐富了其文化內涵。

在2007年至2018年期間,楊峰於濟南芙蓉街成立“泉城兔子王”藝術工作室,並以其作為主要實體展示傳播視窗;2018年工作室搬遷至百花洲片區後宰門街“藝苑”,以其作為主要實體展示傳播視窗;2022年工作室搬遷至東花牆子街,以其作為主要實體展示傳播視窗。

在成立藝術工作室十幾年中,楊峰陸續培養了幾十名學生,向學生們講述兔子王文化起源和傳說故事並教授製作技藝,使該民間傳說在更多年輕人群中得以傳播。文化傳播過程中透過非遺展演、傳統技藝體驗等多種形式,以網站、公眾號、影片、圖文等多種方式讓兔子王傳說進入大眾視野。

(來源:天橋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