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海醫安寧:讓臨終時光充滿愛與溫暖

北京市海淀醫院安寧病房在清明節前一日舉辦以“餘歌”為主題的追思音樂會。受訪者供圖

清明節前一天,一場以“餘歌”為主題的追思音樂會在線上和線下同時舉行,北京市海淀醫院安寧病房(以下簡稱“海醫安寧病房”)邀請逝者家屬及其他有喪親經歷的朋友,透過音樂表達對逝者的哀思。

海醫安寧病房主任秦苑希望能夠以追思音樂會的形式,給失去親人的遺屬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哀思的安全空間,陪伴遺屬走過哀傷。這次追思音樂會同時也是海醫安寧病房成立5週年的紀念會。在溫暖一平方直播間,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這支給患者和家屬帶來無限溫暖的團隊。

海醫安寧病房成立於2017年3月6日,是全國第一批和北京市第一批安寧試點病房,配備了由醫生、護士、社工、心理師,以及眾多志願者組成的多學科照顧團隊,迄今已為300多位癌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連續性的整體醫療照顧,協助這些癌症末期患者實現了“逝者靈安,生者心安”的善終。

什麼是善終?在海醫安寧病房團隊看來,善終就是“生死兩相安”的告別――患者在親人的陪伴下,按自己的心願,平靜安詳地告別這個世界,沒有遺憾,生者可以沒有愧疚地繼續生活。這正是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

竇女士的丈夫於2021年春節前夕在海醫安寧病房離世。第一次來海醫安寧門診的經歷,至今讓她感到溫暖。病房裡的白醫生看到她拿著厚厚的病例資料,對她說,“一看就知道,你費了很多心血。”她的眼淚當時就流了下來。在交流的過程中,她越發覺得眼前這位醫生既體貼又溫暖,“白衣天使”就應該是這位醫生的樣子。

在安寧病房陪伴親人走過最後一段生命時光的家屬們,也對生命有了更多領悟。竇女士說,在病房待到最後,她覺得“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們也應該很自然地對待它。”遺屬佟女士說,雖然親人離世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經過這件事,自己的感情、人生閱歷、對世界的看法都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會讓自己更好地生活。遺屬邱先生感到,每個人都應該儘早接觸安寧療護與生命教育的理念,“越早接觸,對自己越有幫助,它可以讓自己的生命質量更高、心胸更開闊。”

2017年護士節,海醫安寧病房收到了第一封感謝信。感謝信來自在這裡過世的一位患者的女兒們,信中說,海醫安寧團隊帶領她們看到了父親真正的需求,支援她們協助父親完全按照他自己的意願度過了生命的最後時光。回顧這段經歷,她們才真正明白了這樣做的意義――讓父親帶著最大程度的尊嚴離開,家屬們才能不留遺憾,這就是“生死兩相安”的善終和善別。跟隨信件一起寄來的,還有一個水晶杯,杯子上刻著“專業、溫暖、尊重生命”,從此,這八個字便成為海醫安寧病房的科訓。

在追思音樂會上,海醫安寧的志願者徐舒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徐舒的母親曾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在離世前的最後時光經歷了極度痛苦。目睹這一切後,徐舒的心理受到重創,並且充滿自責和悔恨,她下定決心不讓自己和父親重蹈母親的覆轍。後來她遇到了安寧緩和醫療,並接受了海醫安寧志願者培訓服務平臺的培訓。

她說,這次培訓讓她的人生有了重要轉折。在心理培訓課上,她講述了母親死亡的故事,講述時,她一開口就淚流滿面。培訓老師開導她,“不能用今天成熟的自己去譴責昨天的自己,而是應該欣賞昨天的自己。在當初的認知下,已經用盡全力,雖然有遺憾,但你應該欣賞那麼努力的自己。”

然後培訓老師走過來擁抱了她,在她耳邊說,“如果你覺得對不起媽媽,一直放不下這種內疚,可以試著用你的方式,把對媽媽的歉意說出來,請求原諒,然後跟媽媽道愛和道別。”

這番話觸動了徐舒的內心,當天晚上,她就把媽媽的遺像重新拿了出來,放在床頭,跟媽媽聊了3個小時。之後,她感覺心裡輕鬆了,好像終於對媽媽有了一個交代,可以把這份內疚放下了。

透過培訓,徐舒學習了安寧療護理念和芳香呵護。父親臨終時,她把學到的東西也用在了父親身上。父親“走”的時候沒有痛苦,非常平靜、放鬆和愜意,她覺得很幸福甚至很羨慕,希望自己也可以像父親一樣,“走得這麼好”。“當志願者的收穫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我曾經以為自己是來獻愛的,結果卻是被愛到了。”徐舒說。

海醫安寧志願者團隊管理者張薇介紹,海醫安寧志願者培訓服務平臺2018年11月成立,至今共招募和培訓了300多名志願者配合醫護人員為病房患者提供具有人文關懷的服務。平臺每年都會舉辦大量講座和培訓活動,提升團隊的專業素養;同時也會向社會大眾普及生死教育,比如定期舉辦讀書會等;還走進大學校園,向年輕學子宣傳安寧緩和醫療理念,並面向大學生群體招募志願者。

志願者團隊有不同的分工,穿綠馬甲的志願者們每週服務3次,他們為病患洗頭、理髮,陪患者下棋、聊天、打牌、聽音樂……按照患者喜歡的方式對他們進行照護;穿紅馬甲的心理師和社工師團隊有11人,為患者提供社會、心理、精神的專業支援;穿黃馬甲的芳香呵護團隊每週兩次為病患提供舒緩減壓的芳香呵護撫觸服務;患者離世後,遺屬關懷小組還會繼續為家屬提供哀傷輔導和支援。

“我們沒有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只是在您需要的時候,我們在。”病房的醫護人員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海外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