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是否有人修仙?宋朝一幅“修真圖”,流傳至今少有人看懂

近兩年的影視行業中,仙俠類的影視作品似乎又漸漸多起來了,看著那些仙氣飄飄、可以上天入地的神仙們,有時候當真有些羨慕。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關於“神仙”,我國又有哪些故事呢?

我國的神話似乎可以說到世界起源,就是從“盤古開天地”開始,到女媧造人、西周封神榜、嫦娥奔月、後期射日、精衛填海等等,從古至今,這些神話故事始終廣泛在民間流傳,而在某些朝代,很多達官貴人南至皇帝,都會有“修仙”的想法。

那麼古代的人是否真的有修仙的情況?修仙和道教、道家思想有沒有什麼關係?

道家思想

說到“道家”,我們基本都會條件反射性地想到老、莊二人。

在春秋戰國時期,老子提出了“無為而治”的處事理念,強調自然法測,認為我們的發展應該遵循自然,並提出“道”的哲學理念。在他的著作《道德經》中,就曾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包括宇宙。

所謂“道法自然”也,就是道家思想的第一原則,認為大道無為,還有“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的說法,也就是陰陽調和、相輔相成。

同時,這裡也延伸出雌雄、剛柔相對的理念,不管是在那一方面(政治、經濟、軍事、教化等),二者並進能夠走得更加長遠。這時我國早期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觀念。

而在《史記》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關於道的記載:

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

因為在政治上也主張“無為而治”,而對於這種“無為”的理解又可以有很多種意思,因此又向下衍生了多個派別,這些思想派別下的學術重心有不一樣。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道家思想並滅有儒家和墨家那樣,有較為廣泛的結束程度。

道家思想中蘊藏的哲學理念,到後世漸漸成了“玄學”。而唐太宗時期,就對玄學非常感興趣,甚至還將老子尊為自己的“聖祖”。

而到了元朝,因為全真教的發展,道教也成為當時的國教,這時還有全真教的丘處機傳教的故事,後世也在影視作品中出現。這就是“道教”。

道教

道教的產生有借鑑道家思想的部分,但又不全是講起思想照搬過來。比起道家思想,其實道教可能還要更“虛無”一些。這個怎麼說?

道教的發展基本是將古代的鬼神學說結合起來,再加上古老的占卜、符籙和禁咒等比較“玄乎”的東西結合起來,穿上“道”的外衣,形成一種特殊的宗教。

既然結合了鬼神之說,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道教其實信奉的是“神”,屬於有神論者範疇的宗教,並且追求長生不老。這和順應自然的道家思想顯然不是一致的。

個人認為淺顯一些的道家學說,更像是一個探究自然與生命的和諧關係,有點像是現代強調的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當然,真正的道家思想因為沒有獲得大的歷史時代青睞,早就已經落寞了上千年,而一些和道家思想出的上關係的道教反而漸漸成為我國的原生宗教,一直流傳至今。那麼古代流傳甚廣“修仙”一說,是否和道教有關呢?

修仙

其實“修仙”一說,更多的是來自於古代的“養生”。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氣功”就已經非常盛行,幾乎整個時代的人都沉迷於調息打坐,藉此平心靜氣、調養生息、參悟生命與自然,這也是“修仙”的方式之一。

在這一時期,國家之間的戰爭是不是就來一次,回回都在考驗人們的忍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朝不保夕”可能就是這一時期的真實寫照。該怎樣逃離這個牢籠呢?醉生夢死。

所謂“今朝有酒今朝醉”,在這個戰亂紛爭的年代裡,能活著已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想要忘記痛苦,就要看得夠開。這個時候儒學的“天人感應”已經不攻自破,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再相信儒學,轉而投向神秘莫測的“道家”。

在《說文解字》中,“仙”的意思是“長生仙去。從人從山。”這也就是將山林看作是修道成仙的最佳場所,認為要想入道的話,就一定要進入山林,尋得清淨。

其實古人這樣的說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古時候的山林不像是現在的山,那時候的大山上很少有人,一些野生動物也會有很多,就會顯得十分神秘。要是再加上個人你的理解的話,因為山林會釋放很多氧氣,而綠色有會使人內心寧靜,結合這樣的情況:神秘而又是人內心寧靜的山林,自然是個“修仙”的好去處(只是個人理解)。

而據說在古代,還真有一個人在萬人圍觀下消失飛昇,她就是唐朝的女道士“謝自然”,被後世稱為“東極真人”。她的飛昇故事怎麼說呢?

貞元十年(794)十一月十二日白晝昇天,士女數千人鹹共瞻仰。

傳說她本是豪門望族之後,但自小不吃葷食,後來在大方山入道,將《道德經》和《黃庭內經》作為日常讀物,自十四歲起便已經“辟穀”。在公元794年,也就是唐朝貞元十年,有數千人看見她得道飛昇。這一事例在很多史書上都有記載,但真偽也著實難分,紛爭總覺得玄乎。

宋朝的時候,也有一幅“修真圖”流傳至今,但少有人看懂,這會和修道有關係嗎?對於修仙或者修道,其實更多的是修身養性。不知道各位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