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文人筆下的揚州瘦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文化非常發達,儒釋道三家相容幷包,形成了中國特有的文化傳統,國之文脈也是綿延不絕,讓人歎為觀止。

按理說文化發達是好事,但是就像現在的內卷一樣,這文人多了之後,指不定會出現一些什麼奇怪的文人,產生出一些奇特的文化現象。

縱觀歷史,最有特色的文化現象就是文人總喜歡把所有的東西都誇大和美化,尤其是對於一些特別不好的事情,再問人的筆下總能換一種說法。

著名的靖康之變,北宋皇室都慘成什麼樣子了,兩位皇帝被擄走,無數妃嬪宮女被屈辱的帶到苦寒之地,受盡屈辱,就這樣慘烈的事情,在文人筆下,就變成了“北狩”,也就是皇帝去北方打獵去了。

你要是看到北狩這個詞,還真不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而且文人還喜歡各種拐彎抹角,如果你不瞭解真實情況,很可能就被坑了。

比如說揚州瘦馬這個詞,很多人第一次見這個詞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甚至某些人看到有個瘦字,就發言論說,願做揚州瘦馬,如果她知道揚州瘦馬是什麼之後,恐怕連自己都會笑話自己。

那麼揚州瘦馬看上去似乎有些詩意的名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瘦馬潘金蓮

揚州瘦馬指的是,先出資把貧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買回後調教,教她們歌舞、琴棋書畫,長成後賣與富人作妾或入青樓妓館,以此從中牟利。

有的甚至都是自己的女兒,不重生男重生女就是這種情況,女兒養大了可以賣錢,這種情況在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晚明時期尤為突出。

為什麼會把這樣從小豢養的女孩子叫作瘦馬呢,大概有這樣幾種說法,一說是古代有個小妾,日子過得非常愜意,自以為自己身價很高,整天也是得意洋洋。

誰知道他的主人看上了一匹馬之後,就用她和這匹馬交換了,這說明在當時人的心目中,這樣小妾的地位跟馬是一樣的。

還有一種說法,這個詞彙來自蘇東坡的一段文字,裡面將瘦馬和小妓女擺在一起,蘇東坡的意思是說我們不要養瘦的馬,也不要養年紀小的妓女,因為等你把它(她)養大、養肥了,它(她)可能就要換主人,你的心血就白費了。

後來經過演變,“瘦馬”就被用來指稱被販賣的女子,當然也有一種更通俗的說法,因貧女多瘦弱,看上去弱弱得就像“瘦馬”一樣,瘦馬之名由此而來。

總是不管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它說的都是一件非常悽慘的事情,女孩子從小就被當作商品一樣對待,這實在是悲慘的事情。

如果跳出思維定勢的話,《紅樓夢》裡甄士隱的女兒英蓮,也就是後來的香菱,其實就是瘦馬,只不過賣的過程比較曲折,後來成了薛蟠的妾。

《金瓶梅》裡的潘金蓮,其實也是揚州瘦馬的一種,只不過她是被自己的母親給賣掉了,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這個潘姥姥還不止賣了一次,先是賣給了王招宣府,學習吹拉彈唱描眉畫眼,結果王招宣死了之後,又賣給了張大戶,潘金蓮從小就這樣被賣來賣去,完全沒有任何的安全感。

而且還有個細思極恐的細節,《金瓶梅》第三十四回中,潘金蓮回孃家,很快又回來了,吳月娘問她為什麼不住一個晚上,

也就說這個潘姥姥還在收養小孩子來賣,那麼很有可能潘金蓮也是類似這種收養來的,當然書裡也沒說,潘金蓮已經夠慘了,就當潘姥姥是她的親媽吧,儘管這個親媽跟人販子也差不多,但畢竟還是有個親人。

瘦馬市場

甄英蓮和潘金蓮都屬於特例,因為作者寫她們只是為了劇情,她們屬於瘦馬的一種,但不是普遍現象,張岱曾經在《陶庵夢憶》中詳細記錄了瘦馬的買賣過程,可以看出來晚明的那種奢靡於腐敗。

張岱這個人也很有意思,他完全就是個徹底的頑主,因為生下來就有錢,所以是喜歡各種東西,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這活脫脫就是個西門慶,只不過張岱是個文化人,寫的文章比較好,不像西門慶那樣粗俗,要不然也會留下罵名,他就曾經詳細地記錄了,揚州瘦馬的買賣過程。

既然是買賣,那就得有需求,張岱說了,你要是想買個小妾,千萬不要表明你的心思,要不然如那些中介牙婆就如“蠅附羶,撩撲不去”。

因為他們服務的都是有錢人,所以一旦有人想買一個,那麼很快就會有人為你提供中介服務,而且是全程跟蹤服務。

到了瘦馬家之後,先坐下上茶,之後就是姑娘出來,這個時候中介就要向主顧甄別這個瘦馬的到底如何。

先是看身材,之後是擼起袖子看手臂,再有就是走兩步看身段,最後還要問幾歲了,聽聽聲音,最重要的是要看她的腳是不是夠小,這個古人認為這個小腳是最美的,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如果你看中了,就用了簪子插到姑娘頭上,如果看不中就出錢數百文,賞牙婆或賞其家侍婢,中介服務周到,一家看不中還有下一家,一家多的五六人,少的一兩人。

這家不行,就換下一家,今天不行就明天接著看,總之只要你有這個需求,中介一定會滿足你的各種需求,看到你滿意為止。

而且這裡面更嚇人的是,你一旦選中了之後,其他的事根本不用你操心,姑娘自然有人送上府,而且是你剛到家,敲鑼打鼓的已經在你們家門口了,相當於是婚慶公司一條龍服務,當然錢肯定是少不了的。

這種高效的,完全市場化的運作,讓整個納妾過程看起來,跟市場上買東西是一樣的,明朝後期商品經濟發達,有了更多的錢之後,有錢人就想花錢驅使奴役更多的人,買賣人口的事發生的頻率就更高了。

張岱原文還寫到:

這些音樂歌舞之類的,訊息靈通,而且還很忙呢,這家給完錢,立馬就去了下一家,當時的情況可想而知,這種事情是多麼常見。

富華與墮落

揚州瘦馬的命運是很慘的,張岱記錄的買賣過程非常詳細,而且文筆非常好,但是寫了這麼多,對於被賣的女孩,卻完全沒有描寫,不知道她是喜還是憂,總之這個女孩就是個完全被忽略的角色。

這已經是很慘了,但是從當時來看,能被稱作瘦馬的,還用人專門培養才藝,已經是非常高階的了,當時還有一種更低端的市場,叫作“人行”。

這個人行,就跟什麼車行,布行一樣,就是赤裸裸的買賣市場,為了“公平起見”,人行交易時,買主是不能進行挑選的。

這樣的文學描寫,實在是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是怎樣的一種風氣,這種悽慘在文人筆下,就變成了另外的樣子。

之所以記錄這話,是因為要調侃一位來人行的朋友,他看到一個麻袋,感覺很輕,以為這應該是個妙齡女子,還不曾張口,就有一陣雪白的光彩透出在叉口之外,買的人以為是個膚白貌美大長腿,高興壞了。

結果一看,原來白光居然是白髮,買來的居然是個老婦人,文章的作者是為了嘲笑他這個朋友,但無意間卻揭露了殘酷的事實。

更為悽慘的是,這些買來的女孩子,不管是做妾也好,還是做使喚丫頭也好,她們因為從小就生存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所以心裡是沒有憐憫的,尤其是在對待跟自己相同命運之人時,完全沒有同情,絕大部分都是更加殘酷的對待同類,這可能是人生最大的苦了。

明末的畸形繁華,造就了底層百姓的備受奴役,日子過得悽慘無比,那些富商們卻擁有大量的財富,過著奢靡無比,奴役他人的生活。

關於揚州瘦馬,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