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三國人物為何多用一字單名,緣於人們都想當良民,用雙名的會很慘

喜歡三國史的朋友們,在翻閱那長達300多年的東漢、三國曆史時,會發現這樣一個驚人的“巧合”:這一歷史時期的人物,絕大部分人都是取的單名。除了極少數人不是單名,如特立獨行的隱士如龐德公,和叫慣了乳名的如劉盆子,其它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幾乎找不到名字為雙字或多字的。

這種現象真的是巧合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這個問題得從王莽改制說起。

話說西漢的末年,王莽篡奪了政權。因為皇位搞到手上不是很光彩,就老想著粉飾一番,以確保他的統治地位和強調政權的合法性。於是王莽化身為“改革家”,大搞變革,強推了一系列所謂的“新政”,從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從貨幣到地名,幾乎無孔不入,這其中也自然少不了人名。

說到改名,就不得不提,在這一系列“託古改制”的改革中,王莽對“名”還特別的重視,他一上臺就大刀闊斧對事物的名稱進行改革。先是把中央各級的官名給改了,以表示改朝換代了,緊接著是大改地名。不過改得也沒有一個固定章程,很多東西今天改新的了,明天又改回來,朝令夕改的弄得人不知所措,十分混亂。更過分的是,將“匈奴”改成“降奴”,“單于”改成“服於”,還因此引發了民族戰爭。

王莽

不僅如此,王莽對姓名更是特別在意。他還對自家的“王”十分看重,很多劉姓皇族和有功部下,王莽均賜姓“王”,以示新皇帝的恩寵。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事,足以看出當時王莽對姓名改革的力度。

據《漢書·王莽傳》的記載:王莽是有一個長孫的,名叫王宗。這個長孫性子急躁,野心勃勃,他可不耐煩一直做皇孫,雖然以以後可能就會做皇帝,但是他等不及了,平時就“自畫容貌被服天子衣冠,刻銅印三顆,與其舅合謀,有承繼祖父大統的企圖”,結果“事發,宗自殺,仍遭罪遣”。

長孫王宗雖然人死了,但“政治權力”也要剝奪,王莽於是下令:“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此命令中“製作”二字就是指法令,王宗本來名字就是兩個字,叫“王會宗”,是依現行的新法令後改成的“王宗”,現在犯了法,還得再改回去,還叫回原來的“王會宗”。這正是“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了。

從王莽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個重要內容:首先,王莽上臺之前,人名的字數是不受限制的;第二,王莽上臺後,曾經下過“去二名”的“製作”,也就是頒佈法令規定,不準用雙字名;第三,只有良民才有資格用單字,用單名字是一種榮耀,用雙字反倒成了一種懲罰。

王莽的很多所謂改革,最後都沒能成功,如同他的政權一樣,很快就消亡了。但是對姓名的改革,還是極大地影響了兩個朝代的人。為了表明自己是良民,百姓們,特別是有身份證、有地位的人,紛紛取單字的名字,東漢、三國時期人名單字的之所以這麼多,就是這個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