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甘肅非遺傳承人:用剪紙講述敦煌故事

4月下旬,甘肅敦煌剪紙非遺傳承人莊生娟整理剪紙作品集。高展攝

中新網蘭州4月27日電 (高康迪 高展)衣袂風動的飛天、線條流暢的菩薩、翩翩起舞的樂伎……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剪紙非遺傳承人莊生娟一隻手拿起剪刀,另一隻手動作靈巧似飛燕翩躚,剪刀劃過紙張,紙花片片飄落,敦煌壁畫上的人物在她手下栩栩如生。

“敦煌剪紙將傳統文化和藝術相結合,每一幅作品都是有生命的。”從小就有剪紙功底的莊生娟在參觀過敦煌莫高窟後,深深被壁畫上的人物所吸引。回家後,便開始研究敦煌線描稿,並“越研究越著迷”。

4月下旬,莊生娟向記者介紹耗時兩個月的剪紙作品《敦煌舞樂圖》。高展 攝

令莊生娟著迷的是敦煌壁畫裡變化極為豐富人物形象,輪廓的大小,眸子的位置,視線的方向,“每一處細微的變化,都會讓整個形象變得陡然不同”。

敦煌剪紙歷史久遠。隨著敦煌文化的沉澱,敦煌剪紙無論是題材還是技法都在同步革新,漸漸形成了鮮明的敦煌特色。

“平時剪紙人物大多數都是一字眼,而敦煌壁畫裡的不同人物形象,在不同場景下都有不一樣的神態,這對剪紙的技術要求更高。”莊生娟近期完成了一幅長1。3米、寬0。6米的《敦煌舞樂圖》作品,這幅作品在一整張紙上完成,沒有剪斷一處。

“三角眼,八字眉,在斜垂的眼瞼邊沿,露出眸子,表達愁意。”她說,這幅作品耗時兩個月,起初,在剪紙上畫了人物的位置及大小,而像眼睛、手姿、飄帶等都需要一點一點“摳”,“不能把這些細節體現出來,就不是敦煌剪紙”。

為了能使人物形象生動,莊生娟不僅一遍遍研究手中的手線稿,還閱讀了大量關於敦煌壁畫的書籍,反覆地揣摩,在創作中將“陽剪”和“陰剪”結合起來,一些很細小的地方,用刻刀慢慢雕刻。

一有空,莊生娟就拿起剪刀走進剪紙世界,“當一個個人物能按照我預想的樣子‘出現’,心情非常激動”。

“只要有人願意學,我都免費教。”但凡有人願意請教剪紙技藝,莊生娟都悉心教學。她認為,剪紙藝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要堅持傳承與弘揚,將來希望能教更多喜歡剪紙的學生,“對傳統文化深入接觸會,讓大家更熱愛家鄉,利於傳統文化走出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