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什麼能夠成功,石守信等人做了哪些抵抗

用最簡單的文字,講述最真實的歷史。眾所周知,宋太祖趙匡胤建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為了鞏固後代子孫的統治,在一場酒宴上,透過威逼利誘,迫使石守信、慕容延釗、韓令坤等四位禁軍首領交出了自己的兵權。很多人看這件事的時候覺得是件很容易的事,實際上,這個事情存在著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曾有位明君對這件事看得很透。趙匡胤

這個明君是清高宗乾隆帝。乾隆帝是個好學的皇帝,他喜歡讀史書。在讀史書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的看法作為批語記錄下來。他曾在“杯酒釋兵權”中下過很長的批語,他認為,“杯酒釋兵權”一定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石守信這些人也不會輕易交出兵權,如果說這些手握重權的禁軍首領僅憑一頓飯、一次酒席就把兵權交出,那也太小看這些手握兵權的人了。乾隆杯酒釋兵權

所以乾隆皇帝認為,“杯酒釋兵權”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趙匡胤在和石守信這些大將們在一個長期的交往過程中,他的智慧、他的能力、他的作風讓石守信、慕容延釗、韓令坤這些禁軍首領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絕對不是趙匡胤的對手,所以才可能“杯酒釋兵權”。但是,乾隆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點——漫長的過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前都準備了些什麼。建隆元年末(公元960年)在趙匡胤平定了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某一天,他召見了精通治事之道的丞相趙普,問道:“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陳橋事變趙普精通治道,對這些問題也早有所考慮,聽了太祖的發問,便提出問題之癥結就在於藩鎮權力太重,君弱臣強,治理的辦法也無奇巧可施,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於是一個重建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計劃就這樣醞釀出來了,並逐步付諸實施。範俊在《五代論》中指出:“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揭示了唐末五代以來,在政治局面變換中兵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所以趙匡胤把目光盯向禁軍。

陳橋事變時,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首領石守信、 王審琦都是趙匡胤的“結社兄弟”,得知兵變成功後立即開城迎接。在這之前,趙匡胤用“出軍之日,當立檢點為天子”使得朝中大亂,自己藉故“黃袍加身”,在這裡,最重要的位置就是“ 殿前都點檢”。在陳橋事變之後,趙匡胤已經開始一系列的預防措施。即位之後,趙匡胤斬封邱的守門官,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職。建隆二年,趙匡胤罷去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以免“點檢做天子”的戲碼重演,並把慕容延釗、韓令坤兩個禁軍首領派去河北做地方節度使,“兼職”禁軍首領。

這兩個長期在地方任職的禁軍首領被“免職”(有名無實)後,那些副將什麼的也就“順理成章”被罷免。為了安撫他們的情緒,趙匡胤對他們甚是厚待。正是由於這些厚待,才導致宋朝的腐敗(這裡按下不表)。總之,這些人對趙匡胤是既恐懼又感激,所以才會交出兵權。太祖以為石守信等人是自己的故友,並不介意,而趙普數次進言說:“臣也不擔心他們會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們的部下貪圖富貴,萬一有作孽之人擁戴他們,他們能夠自主嗎”?這些話實際上是提醒宋太祖,要他記住陳橋兵變的歷史,一定要避免類似的事件重演。

果然,趙匡胤不久後就採取了針對禁軍高階將領兵權的措施。趙匡胤承諾,與石守信等高階將領聯姻,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把張令澤的女兒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不過前提是,交出兵權。對趙匡胤又恐懼又感激的石守信等人,在一場史上最艱難的酒局選擇了一條明智之路,交出自己的兵權。事實上,趙匡胤確實是厚待了他們。不僅應了承諾,還驕縱他們的奢侈淫亂,(導致整個武官集團上上下下一片烏煙瘴氣。)總之,“杯酒釋兵權”是成功了。至於“杯酒釋兵權”帶來的後果,誰能說清它的是與非呢?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鑑·卷二·宋紀二》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