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寺廟壓根不像話,寺與廟有何區別,為啥我們需要了解

導語:

提及寺廟,現代人第一印象便是佛寺,事實上這壓根就是一種本土文化的落寞,雖說儒道釋三家合流,但隱約中還是有些失落。那麼,寺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寺與廟曾經都歸屬了誰,為什麼現在會徹底成了佛教建築的專用詞?

稍微對歷史有了解的朋友大多聽過,諸如大理寺、寺卿、寺曹這樣的詞彙,沒錯“寺”一開始便是指代古代官署,是秦漢時期的行政機構。彼時,奉行的是三公九卿的制度,雖說具體的名稱有所改動,但本質不變,是朝堂上分管各項事務的官員,三公則開府、九卿則設寺。

漢武帝時期,九卿之一的大鴻臚卿是專門接待外賓事務的官員,所辦公的場所叫做鴻臚寺,此後“寺”的變化便與此有關。白馬寺被譽為中國第一古剎,據傳東漢永平七年(64年),漢明帝派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去天竺求法,此後中天竺僧人抵達洛陽,佛教也就隨之而來。

這屬於東漢的外交事件,自然需要鴻臚寺處理,因此這夥僧人就住在鴻臚寺中。不過,鴻臚寺終究是官署,不可能天天拿來招待人,因此次年有了專門的場所,而“寺”的住所名也沿用下來,此後成了僧侶居住地名稱。

那麼“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想來大家對於太廟一詞並不陌生,這是古時帝王祭祀供奉祖宗的場所,宗廟與我們根的來源有著莫大的關係。

詩經中寫道“雝雝在宮,肅肅在廟”,左傳也說道“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可以說廟在我們中國人的歷史中有著天大的地位,是不可假於人的神聖大事。也正是如此,春秋戰國時期,凡事國家遇到了戰事,都要告於祖廟,廟算作為我國最為古老的戰略決策是極為重要的,曹操便說過,“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計於廟堂也”。

廟原本就是我們溝通祖宗的場所,此後與原始神社結合,如土地廟,在之後則成了佛教寺院,如今其真實意義早已不復存在或者為人所不識,不得不說是一種本土文化的陷落。寺廟一詞本身就有衝突

那麼,講清楚了寺與廟的區別,也明白了這是歷史變遷中的無奈,為何要說寺廟一詞是荒唐、不像話的呢?

寺由古代官署轉為佛家道場,這一觀念早已紮根心間,作為講解佛經、傳播思想的場所,原本的目的便是解除人們心中的困惑,從這一角度來看,這是佛陀的教育,因此禮佛可以洗滌一切罪業。

廟則是供鬼神的場所,帝王供奉祖宗稱為太廟、平頭百姓供奉祖宗稱為祠堂,這些都是廟的功能界定。也就是說,廟是我們的根本,是向祖宗溝通的場所,本質來說更像一種歸屬,而非求教。

事實上,與寺、廟存在混淆的還有觀,也就是臺榭,此後各自的定義便成了:“廟”指供奉神的一般廟宇,“寺”是供奉佛的佛教建築,“觀”是供奉仙的道教建築。

現如今把寺廟籠統認為是佛教建築,本身就是一種誤讀,二者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定義又怎麼可以馬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