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都知道“無毒不丈夫”,可是聯絡上一句話後,才知道這句話說錯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讓華夏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的祖先一直有著先進的智慧,在千年的磨礪之中,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太多重要的名言警句,而這些名言,也被當成文化遺產成為後人的人生規範和行為準則。俗語一旦多了起來,就不免會出現自相矛盾的場面,比如古人說“兔子不吃窩邊草”,而古人又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古人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古人又說“靠人不如靠己”,古人說“買賣不成仁義在”,可古人又說“親兄弟,明算賬”。

當然以上俗語都是相對獨立的,可以單獨形容某種相對的情況。可是有一句話就不同了,這句話看起來前後矛盾,讓人一直不解其中的意思。這句話就是“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意思是說,氣量狹小的人,並不能稱得上是君子,心地不狠的人,不能稱為大丈夫。此時有讀者就會提出疑問,這句話之間如此相互矛盾,為何會被放在一起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都進入了一個誤區,我們分析這句話的時候,都是在認為該語句是正確的情況之下,而並沒有對語句的正確性提出過質疑。從實際上講,“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從根本上就是一句錯誤的語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您別急,小編這就來告訴您。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是出自於元代時期的話劇《漢宮秋》的一句話,這句話在元代時的戲曲方面應用較多。可即便如此,這句話也是以訛傳訛,其實這句話的原版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說的意思是“氣量狹小的人稱不上是君子,沒有度量的人難以被稱為大丈夫”。

如果我們從古文的對比方式來看,“無度不丈夫”要比“無毒不丈夫”更加貼切於“量小非君子”,其中的“量”與“度”,都是表現氣度與氣量的詞語,跟心腸狠毒完全沒有一點關係。由此而言,“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才是真正的原版俗語。可是,為何“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會傳播如此廣泛呢?

其實這都是某些壞人自我開脫的理由罷了,他們做盡壞事後,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譴責,只能用古人這樣的話語來對自己進行心靈安慰,以自欺欺人的方式逃避罪責。根據專家推測,“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句話的演變,很可能是民間戲曲的“接地氣”有關。

由於當時戲曲屬於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因此難免會出現各種雅句俗說的狀況,語句的張冠李戴也就在所難免了。無論是出於何種狀況,對於俗語來說,都闡明瞭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非同尋常,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漢字的魅力正在於此,它能讓你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僅用一個字便能重塑乾坤。

參考資料:【俗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