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金屋藏嬌”:包養情婦的代名詞,實為漢武帝的深情見證

中華語言文化博大精深,從小到大,總有一些金句名言會掛在口邊。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時常能夠呼應時局,予人解氣之感。但其實許多的成語、典故,都有其特定的語境和意思。如果單純望文生義,難免會跟原意愈走愈遠。

愛的承諾

包養情婦,自然需要給予生活費及住所,於是乎“金屋藏嬌”很自然就成為了包養情婦的最佳代名詞。但原來這句成語的典故,非但不是講述勾結情婦,更是對愛人情深的見證。

“金屋藏嬌”最早出自《漢武故事》,顧名思義是用以介紹漢武帝的生平事蹟。然而其內容與《史記》及《漢書》多有出入,故只被列作雜史類的志怪小說。關於此書的作者,民間存在不同說法,包括漢代班固、晉代葛洪、南齊王儉等,但全部皆無確切證據。現時普遍認為,《漢武故事》乃魏晉文人偽託班固之名所作。

漢武帝劉徹畫像(Wikicommons)

依照書中記載,漢武帝劉徹於四歲時被立為膠東王。館陶長公主劉嫖將年幼的他抱在膝上,並逗趣地問道是否想娶妻。劉徹表示願意後,長公主環指四周的女子,但都得不到劉徹的歡心。長公主最後指向自己的女兒“阿嬌”,再問劉徹好不好。劉徹終於點頭,更笑指如果他朝能娶阿嬌為妻,必定送上金屋作禮。這就是“金屋藏嬌”的典故:

年四歲,立為膠東王。數歲,長公主嫖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不?”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餘人,皆雲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不好?”於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

其後在長公主的安排下,劉徹真的娶了“阿嬌”,並在登基後立為皇后。由於正史只記載她姓陳,因此坊間大多依照這則故事,稱她為“陳阿嬌”。陳阿嬌出身高貴,除了母親是館陶長公主劉嫖外,其父陳午則為第三代堂邑侯,屬漢代二十等級爵位之首的列侯。她與漢武帝的確是門當戶對、天造地設。

內地後宮劇《衛夫子》中的陳阿嬌,由鄭媛元飾演。(微博劇照)

同床異夢成語變調

可惜的是,成年後漢武帝與陳阿嬌的矛盾愈來愈大,最後更因巫蠱等事而將其廢掉。但在年幼之時,他確實是對陳阿嬌一見傾心,並非兒時戲言。換過角度來講,“金屋藏嬌”其實類似於電視劇中“高富帥”迎娶“女神”的情節,只不過是將鑽石、名車換成了金屋,頗符合好一部份人的浪漫想像。

當然,從字面上去看,“金屋藏嬌”的確是將錢財與美人扣連在一起,因此很難避免被演繹成包養的意思。清代小說《廿載繁華夢》就將男子到青樓納妾之舉,形容為“金屋藏嬌”:

獨是青樓地方,雖要二分人才、三分品貌,卻要十分財力,所以當時佘老五戀著雁翎,周庸佑也戀著雁翎,各有金屋藏嬌之意。

清代小說《廿載繁華夢》(華文出版社)

來到現代,“金屋藏嬌”更加進一步引申成私養情婦。漢武帝當日的情深舉動,倒過來變成了丈夫不忠的象徵,實在令人哭笑不得。不過單就結果來講,“金屋藏嬌”最後確實是由一個浪漫故事,演變成夫妻間的離異。人世間的諷刺,莫過於此。

後記

語言及文字的內涵總會隨時間變化,有時更可能確實帶有現代人通用的意思,純粹是側重點不同。因此只能列作“歧義”,而不是“曲解”或者“誤讀”。因此本文的宗旨,並非要指責今人誤用典故,只是希望讓讀者對不同的成語金句,有更進一步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