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梁山108位好漢,為何宋江一心歸順?實則是一盤散沙,無奈的選擇

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我們的古人一直遵循忠君愛臣的綱常倫理,不到迫不得已,絕對不會背信棄義。

正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北宋末年,文盛武衰。朝廷為了加強中央的權力,外實內虛,冗官冗員的現象頻繁。

雖然經濟實力強盛,但也抵不過龐大的財政支出和外敵的入侵。

昏暗的朝廷內憂外患,日薄西山。

一眾俠肝義膽的人士,揭竿而起,被迫上了梁山。

其中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齊聚一堂,各顯身手。

宋江之所以能在英雄好漢濟濟一堂的梁山作為領袖,他一定是有能力和膽識的。

各路英雄都希望宋江能帶大傢伙行俠仗義,主持正道。

令人惋惜的是,宋江最後竟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歸順了朝廷,成為了朝廷剿滅反叛勢力的得力助手。

梁山上志同道合的兄弟也都在一次次的戰爭中慘死了。

歸順朝廷的宋江也未能建功立業,加官進爵,等待他的只不過是一杯奪命的毒酒。

原本是一場熱血的起義,宋江的歸順成了梁山好漢的墳墓。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宋江堅決不接受朝廷的招安,那麼,宋江和梁山好漢會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呢?

對於宋江接受朝廷招安這件事情,年少的時候看劇情,十分反感,相信很多人看到宋江歸順的情節就沒看下去的慾望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就認同宋江了,歸順朝廷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梁山的實力還是很強的,各路英雄的戰鬥力朝廷也十分忌憚。

但是朝廷是多麼的官方啊,再怎麼腐敗,也是名正言順的王朝;梁山的好漢再怎麼匡扶正義,也終究是不成規矩的草寇。

古人最講求名義,不管自己活得如何,下一代總是要光彩的。宋江苦口婆心勸告大家招安,真的是深謀遠慮,不是隻為一己之私。

只要招安了,那麼他們反賊的身份就能夠洗白,他們的下一代就能光明正大地活著,不用打打殺殺,躲躲藏藏。

朝廷願意招安宋江,說白了是看得起宋江。

有的人想歸順朝廷,朝廷還覺得名氣小,不想養。

宋江還是相當有見識的,當時的北宋已經存在很大的問題了,內憂外患,入不敷出。

即使幹掉北宋的皇帝,他們都是一介武夫,也無法拯救整個王朝的命運。

何況,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推翻北宋難於上青天,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宋江的隊伍看似都是俠肝義膽的好漢,實則內部的團結有很大的問題。

好多英雄是被逼迫上梁山的,還有盧俊義、秦明等人是被宋江騙上梁山的

,明面上沒有表現出不滿,內心都謀劃著自己的小算盤。

此外,隊伍裡有好多犯過錯,有前科的人。

這樣的人本身就不願意受規則的束縛,宋江想要管理好這個組織還是有困難的。

即使沒有朝廷的招安,這個無法齊心協力的隊伍,也會在不恰當地管理之中矛盾激發,內部發生分裂,走向瓦解。

宋江除了梁山,沒有擴充套件其他根據地。

沒有屬於自己的領地,就沒有自給自足的糧食,一個軍隊沒有充足的糧食,首先就沒有了戰鬥的底氣,何談後續的招兵買馬,擴大隊伍。

宋軍一次不能剿滅梁山的隊伍,可以來很多次,直至剿滅為止。

可是宋江無論如何也折騰不起,只要一場戰鬥,他的兄弟就會有損失,他的糧食就可能無法補給。

如果宋江沒有選擇招安,宋軍步步緊逼,在強大的壓力和隊伍損失的情況下,朝廷剿滅梁山的勢力只是時間問題。

即使宋軍不直接攻擊,把宋江圍困於梁山,切斷糧食的補給,他們也只有走向滅亡。

還有一個現代的觀點就是老齡化問題,朝廷不急於剿滅,宋江也會有老去的一天。

做草寇也有年齡限制,年齡太大還怎麼折騰,宋江老當益壯也熬不過北宋新皇登基。

由此看來,宋江選擇招安既是明智之舉,也是無奈之舉。

如果沒有選擇招安,就得和宋軍鬥,宋軍有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也有源源不斷的糧草,還有朝廷和皇帝的支援。

朝廷的腐敗,宋江能贏一次兩次,也不可能一直贏,朝廷會全力剿滅反叛勢力的。

而宋江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順,聚居在生活條件不足的梁山,糧草都是問題,結局肯定是走向滅亡,還要背上一個反賊的罵名。

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還有生存的可能,說不定還能賜田封官,又能給自己反賊的身份洗白了。

梁山好漢高舉“替天行道”的旗幟,一路走來,他們並沒有真正做到,為數不多的幾個好漢確實是鞠躬盡瘁。

然而更多的人只是徒有虛名罷了。

真正的好漢也就魯智深、武松等幾個屈指可數,其餘的不是偷雞摸狗,好色之徒的惡人,也是沒有抱負、湊熱鬧的平庸之輩。

最典型的就是外號叫“鼓上騷”的時遷,在沒有上梁山之前,就是一個以盜竊為生的賊子。

有時還要幹出盜竊墳墓這等傷天害理的事情,竟然也上了梁山,搖身一變成了好漢。

宋江作為一介領袖,急於招攬人才。

他看中了盧俊義武功高強,名聲也好,為了給自己的隊伍撐門面,採取拐騙的方式把人間騙上梁山,還害得盧俊義家破人亡。

這種招攬英雄,收買人心的方式又怎能讓人心服口服地跟隨。事實上,盧俊義也未能在梁山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對宋江的忠臣也只是做做面子罷了。

所以,梁山好漢的隊伍看似牢不可破,實則是一盤散沙。

我想宋江也是十分了解梁山的局面,他清楚地認識到如果要對抗朝廷,梁山好漢不堪一擊,最終的結局也是樹倒猴渙散。

梁山的一百零八條好漢身懷絕技,稱兄道弟在梁山上好不快活。

接受了招安以後,為朝廷鞍前馬後,

最終在征討方臘的鬥爭中,死傷無數,僥倖生存下來的好漢也遭受了高太尉的迫害。

看到最後,梁山好漢悲慘的結局已是令人嘆惋。

但在那個時代,接受招安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