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項羽兵敗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全改姓“劉”,48年後才知真高明

常說成王敗寇,輸了的人便會被歷史所遺忘,但項羽是個例外。他雖然敗給了劉邦,卻依然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得到了無數人的崇拜。其實他有傑出的軍事才能,大概是不適合做君主、領導人罷了。項羽的敗早就註定好了,打仗劉邦打不過他,但是玩政治鬥人心,他絕對搞不過劉邦。當年他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改姓劉,這便能看出他的高明之處。

兩人算是很早的死對頭了,當年起義的人非常多,陳勝吳廣是最先起義的。接著才是項羽,出來他們,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起義軍,但到最後的只有他們兩。本來一開始項羽佔盡了優勢,他是楚國貴族出身,兵力多,還有著傑出的軍事才能。相反,劉邦兵少,出身並不高,還沒有軍事才能。但項羽的性格實在太過剛愎自用,范增是他最好的謀士,又是亞父。

當年彭城之戰他用三萬精兵對抗五十萬大軍,擊敗了劉邦,結果又不堅持到底。不輸就怪了,最後的結局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而范增懂得劉邦會是項羽最大的勁敵,設下鴻門宴,想要除了這個對手。只要除了劉邦,天下便註定是項羽的了,但他沒想到項羽的性格。也沒想到項伯如此愚蠢的信任一個外人,最終導致劉邦外逃,項羽還覺得無所謂。

范增當時就意識到結局了,可他只能嘆道: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意思是,臭小子不成大事,將來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可人都放走了,再說也晚了,接著再公元前204年初。劉邦被困滎陽,被迫跟項羽請和,項羽又要同意,范增再次說以後會後悔的。

項羽這次倒是聽了他的,沒想到的是,一招反間計便令項羽懷疑范增。而范增因此失去權柄,在回鄉路上病逝,少了這麼一個謀臣,項羽也只是有勇無謀而已。公元前202年,項羽退至烏江,揮刀自刎。可嘆他就連屍體也被分成了幾分,這些人要的只是將來得到賞賜的籌碼。有意思的是,在葬禮上,劉邦抱著屍體就號啕大哭。

或許是為了多年的爭奪之情,又或許是開心沒人跟他爭天下了。葬禮過後,劉邦下令 ,第一善待項氏族人,第二是廢除項王、項羽的稱呼。第一條首當其衝的便是保護過他的項伯,其他的項氏族人也沒有例外,均是被封。同時將他們的名字改成了劉,此時,在高位上的項家人經歷了兵敗、項羽的去世、劉邦的賞賜,早已沒心思再謀反。

可這只是劉邦穩定朝局的手段而已,畢竟得民心才能得天下,等天下穩定後,項家人就會發現這不過是一場騙局。比如說項伯,他背叛自己的親侄子得了爵位封地,但他一去世。朝廷便找了個藉口說他的一個兒子劉睢有罪,一個兒子劉猷謀反,輕鬆的收回封地和爵位。倘若人泉下真有靈,也不知項伯是否會後悔背叛侄子,畢竟再怎樣他們也有一些血緣關係。

不過劉邦的這一行為在最初的幾十年還是穩定了楚人的心,早早的就把項氏能反的鬥志給摧毀了,真是高明。第二個同樣高明,他規定所有人不能稱呼項羽為項王和項羽,只能稱呼他原來的名字項籍。現代人可能沒什麼,但在古代這是一種不尊敬的行為,對於昔日的王來說更是一種侮辱。

劉邦的想法很顯然,他想要看看有誰對項羽還敬重,對他敬重的人必定還懷念著他。果然,有人不願意這樣稱呼,因此被罷官,靠著這一招劉邦便找出了項羽的擁護者。雖然說劉邦看起來就是個流氓,但在帝王權術上他還是頗有謀略的。

參考資料:《史記》、《漢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