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5000萬!他的紫砂壺能填滿一面牆

中國傳統文人多好古玩雅藏,收藏名家眾多,而在晚清就有這樣一位收藏大家,他就是

龔心釗(1870~1949),平生篤好文物,藏物頗多:如

在龔心釗的

2017年西泠印社上拍的曼生百衲壺,以1449萬元成交,重新整理曼生壺的世界拍賣紀錄,即是龔心釗的舊藏。

此壺器形端莊穩重,比例協調,簡潔質樸,氣度不凡。壺身大小如拳,手感極佳,入手溫潤可人。

胎身寶光煜煜,燦若朝霞,泥色褐中泛紅,錯落披飾著黃、褐深淺色泥,斑駁似碎布補綴之百衲僧衣。

此式謂之「

此壺師法四方漢缾古制,壺身以四片富曲度的泥片相接而成,線面轉折流暢。壺胎摻砂似梨皮,疏密有致,深淺相間。

器型圓潤而不失剛勁,三足鼎立方顯智者胸襟,道勁中出媚姿,縱橫中見青銅遺韻,肅然絕俗。銘文“輝映珠盤、宜試鳳團,曼生銘”。

此壺選料上乘,色呈棠栗色,表面參雜斑駁的淺色細砂,粒粒隱現,甚似熟透梨子之表皮,當為所稱“

作品是一件強而有力的雕塑,壺上的梅花是用堆花及貼飾手法,將泥漿層層堆積塑造成樹皮狀,栩栩如生。

壺底刻陰文楷書款:“甲午三月望日為齋先生制,陳遠”及“陳、遠”二字印款。

此壺為龔心釗進士及第後,第二年得之,時光緒丁酉,年二十八歲。此壺為典型的文人風格紫砂茗壺,砂質略顯鬆柔,壺蓋鈐“

龔心釗的藏品多數以盒裝精藏,常在藏盒內外貼上毛筆書寫的卷標、題識等紙塊。正因如此,龔氏舊藏輾轉流散後,也可以尋覓辨識。

如美國舊金山亞洲博物館藏,時大彬瓜稜壺,盒上有龔心釗的收藏印和題識“時大彬為小眉公制小瓜壺。癸酉得自松江張氏,甲戌裝,乙亥懷西記”。

再如,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收藏的,陳鳴遠蠶桑盤,內有龔心釗題記和他的幾方收藏印“

從這些閃耀著藏家餘暉的歷代茗壺中,我們見證了一位大收藏家對於收藏的態度及其不凡的審美品位。

紫砂壺收藏,主要從材質、造型、工藝、氣韻、燒製這幾方面去考慮。

優質的紫砂泥料,是一把好壺的基礎,要吃足窯火、充分燒結;壺的形狀式樣,來源於對造型的熟悉深度,取決於自己的精心設計。

壺的神態,是透過形象表達散發出的情趣,由內向外,讓壺向你訴說,向你表達,這樣的藝作才具有生命。

形神兼具才能既方便實用,又有百看不厭,陶冶性情。

形美了,有神了,壺上所有的附件,就都貫氣了;一旦貫氣,壺的整體,就有氣韻了。

紫砂壺的形、神、氣,依託於紫砂壺藝技巧來表現。技巧固然非常重要,但突兀地炫技,會是一種過猶不及的匠氣。

紫砂壺作為文化茶器,虛靜才是高境,技巧藏起來,化入壺中,才是大家,而不是簡單的以技奪人。

我們常說一把好壺,嘴和把,不是安上去的,是從壺裡長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就像文學巨匠巴金所說的“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一樣。

除以上的方面,決定收藏價值的還有人。

就收藏價值而言,作品本身是先決條件,而製作他的人,是賦予作品這些價值的造物者,是口碑的象徵。

1。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一流,技藝精湛,不斷鑽研壺藝;在致敬古人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風格。

2。對自己作品有極致的要求,作品產量稀少,而且精益求精,精品率再低,也堅守本心,不走捷徑。

收藏紫砂絕非一日之工,有眼光的收藏家總能在日積月累中煉就一雙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