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究竟指的什麼為什麼怕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民的耕作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呢?

農曆中的三月份,對於古代農業生產來說至關重要,是小麥、油菜等糧食作物的灌漿期,在北方地區,這個時間段也可以種植玉米。作為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間,如果雨水不足,那麼勢必會造成減產。再加上自然的不可抗力,古人為了能夠保證糧食的豐收,在很多月份的某一天會根據天地的自然現象來做出對未來天氣的預測。此處的“三七”是指七號、十七號、二十七號。古人覺得在這三天裡若是出現下雨的情況,那麼便意味著今年降雨較多。而若是不下雨,則意味著降雨較少,很有可能會發生旱災。

這句話其實是源於農村的一個說法,很多農村老人說每個月農曆的初一和十五我的天氣都會分別影響這個月前半個月和後半個月的情況,尤其是初一更被叫做這個月的“陰晴表”,自古就有“初一雨,雨一月”的說法。雖然這種說法的科學性,我們現在沒有辦法給出定論,但是農曆四月初一已經到了油菜和小麥灌漿期,這個時候農作物需要晴朗的天氣,尤其是早晚溫差越大越好,這樣有利於有機物的累積,咱們小麥和油菜的顆粒才會飽滿。

古人所總結的這句農諺,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是這也是古人在過去長期農耕經驗的總結,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聽村裡的一些老人常說,在沒有天氣預報的時代,就是依靠這些來預測天氣的,準確性還是蠻高的。農夫認為,雖然今天的氣候已經發生了變化,並且農民也不再完全靠天吃飯了,但是古人傳下來的這些農諺,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至少在過去曾發揮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