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馬未都:100年前它一小塊可以換2套房,如今被人當垃圾扔

中國人歷來都比較注重收藏品,從很早之前的春秋時期就開始,因為文化的傳播,一般的家族也有了參與的權利。較為突出的是私人開始建立了藏書室、藏書閣等。

漢代時,就建立了“天祿”、“石渠”、“蘭臺”,這是當時皇家的三個專門收藏圖書的文物館。

唐朝時,唐太宗李世民就很喜歡收藏王羲之的字,就收藏了很多王羲之的字帖,尤為喜歡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北宋趙佶也是位大收藏家,登基後把許多的珍貴書畫都放在宣和殿。

李清照,眾所周知她是宋代非常著名的女詩人,她非常喜歡收藏文物,並樂此不疲。還和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共同編撰了一本書,名叫《金石錄》。李清照喜歡收藏各種各樣的文物,如:青銅器、石碑拓片、名畫、古代書籍等。但是後來因為國家戰亂,家破人亡,她和丈夫收藏的文物幾乎全部損毀。

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大收藏家馬未都曾在《百家講壇》上說過一句話:“早在100年之前,一小塊玻璃能換到兩套房。但是現在卻被人們當成垃圾一樣扔。”

現代收藏家馬未都也十分喜歡收藏,在他小時候就喜歡收藏各種東西,很多人不理解他,以為他不務正業。馬未都經過不斷的收藏,慢慢的積累了很多經驗,也淘到了許多值錢的東西和文物。

後來,越收藏越多,就對這些東西產生了研究的興趣,因為他曾經當過作家和編劇,因此文學功底深厚,後來就成為了收藏界的知名專家。

馬未都1955年三月出生於北京市,他是復觀博物館的創始人和館長。發表過許多關於文物的文章,他創辦的復觀博物館收藏了許多古玩器、玉器、陶瓷、漆器、金屬器等等。2008年榮登中國“2008第三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第五位,同年還獲得了中國收藏界的十大人物稱號。

現在看來,玻璃不過是非常平凡的東西,只需要一點錢就可以買到很多。稍微有一點損壞就被人們當成垃圾扔了,但是,在一百年前,我們真的難以想象被我們看做是垃圾一樣的玻璃,竟可以被人們當做珍寶。

馬未都在收藏這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知識和豐厚的經驗,他以研究古玩而被大家所熟知,這個說法是他研究了很久才得出的這個結論。具有一定的真實性,玻璃在一百年前真的可以換兩套房子嗎?馬未都為我們做出了介紹。

我們平常用的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矽酸鹽複鹽,考古學家也曾證明過四千年前的古埃及已經有玻璃球的出現了。

歐洲人曾在海上航行時船上裝載天然蘇打,生火時有人用天然蘇打搭支架,用木材燒火煮東西吃,後來有做事仔細的船員在燒過的灰燼中發現了亮晶晶的東西,這亮晶晶的東西就是最初的玻璃了。

這種玻璃和我們現在的玻璃稍有區別,這種玻璃內部呈現出渾濁有些偏綠色。

後來這些人發現了商機,當時這種玻璃非常稀有,一出市場,就被許多家庭富裕的人瘋狂搶購,一點不輸於現在的雙十一,這些歐洲人在玻璃上賺了一大筆錢。後來工業技術越來越發達,歐洲人大力研發造玻璃技術。

到了十二世紀初期,製造玻璃技術漸漸成熟,開始玻璃只用於一些小物件,製作比較精細和簡單東西,因為產量比較低。而且是在王公貴族中使用,貧民沒有資格和權力使用,沒有在民間普及。

十九末期,比利時研究出了平板玻璃,之後玻璃才有各種用途,各種效能的玻璃不斷被研究出來。製造玻璃的技術不斷提高。

在康熙時期,西方曾進貢了一塊玻璃,皇帝和大臣們驚訝不已。這“稀罕物件兒”大家都沒有見過,當時玻璃製作成本非常高,技術和現在相比較還比較落後。

康熙後來建立了製作玻璃的廠房,玻璃逐漸在皇宮裡出現。據記載,一塊長寬三尺的玻璃,它的成本居然相當於兩間房子的造價。在這之前,皇宮中都是用紙糊的窗戶,透光性不行,在冬天人們對光線的要求更高。

但由於玻璃的製作成本太高,國庫支出的地方非常多,不能在製造玻璃上的成本用的太多。最後設計做窗戶的工人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個房間只裝幾片,而且為了能看到外面的環境,在窗戶上裝上一小塊玻璃。

這樣既保證了光線能照進房間,又能在聽見腳步聲的時候看清外面的人了,這可謂一舉兩得。在當時因為玻璃十分貴重,皇帝經常親自檢查。在建造圓明園的時候,雍正親自下旨,要保證每一塊玻璃物盡其用,不能浪費和破壞。

即便玻璃已經被損壞了,工人們也不能隨便丟棄,他們會將這塊碎玻璃補好繼續用在其他地方上。在民間,普通百姓用的都是陶瓷等,用不起當時非常珍貴的玻璃的。由此可見,馬未都所說的一百年前一小塊玻璃可以換兩套房的說法是真的了。

直到1949年建國後,政府決定自行研發製造玻璃,玻璃越來越普及,變成了人民大眾也用的起的東西。玻璃遍佈普通百姓家,價值非常低。

如今現在玻璃是非常常見的東西了,沒有人會覺得玻璃是寶物,收破爛的人可能都覺得扎手。工人在安裝玻璃時,將玻璃裁剪,沒有裁剪好的會被直接扔進垃圾桶裡。

玻璃曾被人們視為寶物,如今,卻被人們當做垃圾一樣扔。變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一樣的存在。玻璃能換兩套房已經成為了一百年前的歷史,當年人們以擁有玻璃為驕傲,以擁有玻璃為耀,花大價錢去買玻璃收藏玻璃。

然而到現在二十一世紀,玻璃成了隨處可見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科技不斷髮展,工業生產出來的東西不斷在貶值,因為當人們掌握了一個技能時,並且可以用機器製造出更多這種東西來,它是沒有絲毫的收藏價值的,因為隨處可見,滿大街都是。

比如,之前的棉花,建國前我國棉花產量非常低,很多人都穿不起,還有上世紀風靡一時的傳呼機,被後來的大哥大代替,而諾基亞手機取代了大哥大,現在的諾基亞又被新的品牌的手機蘋果、華為、小米、三星等手機所代替,新型的手機在未來不斷研發,更新速度越來越快。

時代不斷在進步,科技不斷在發展,人們日常用的東西也不斷在改進和普及。這些科技下的產物的價值只會越來越被貶低。量變引起質變,生產玻璃的企業越來越多,玻璃的價值已經非常低了,現在的玻璃已經是很不值錢的玩意兒了。

所以說,只有擁有一個能體現時代價值的、擁有文化和歷史色彩的、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的東西才是值得人們珍惜和擁有收藏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