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無名氏的兩首情詩,諧音雙關,質樸生動,更令人讚賞不已

古詩詞中有很多描寫愛情的優秀作品,無論是晚唐的李商隱和杜牧,還是宋代的蘇軾和柳永,都創作過許多歌頌美好愛情的佳作。不過男女之情在傳統文化中,從來就沒有重要的地位,只能以其社會功能依附於社會。

而南北朝樂府民歌中所歌詠的情愛,卻拋棄了這些無形的束縛,毫無顧忌、全無壓抑地流露出最自然的生命情感。作者用坦率天真、誠摯熱烈的文筆,大膽而生動地展現了愛情生活的種種情狀。

其中既有真誠的愛慕、歡會的愉快,也有離別的哀傷、相思的痛苦。下面介紹無名氏的兩首情詩,諧音雙關,質樸生動,更令人讚賞不已。

作蠶絲(其一)南北朝:佚名春蠶不應老,晝夜常懷絲。何惜微軀盡,纏綿自有時。

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樸實,他們養蠶繅絲,既是為了保暖,也可以將其用來交換物品。作者抓住了生活中這一常見素材,並採用暗喻手法,讓人耳目一新。

前兩句抒寫春蠶懷絲,似乎不捨得離開這個塵世,也不願自己的心血被輕易拿走。而“絲”與“思”諧音,委婉地傳達出女子對情郎的思念。“晝夜”二字,更展現了情思綿綿、無法排遣,更是日夜憔悴、無人憐惜。

後兩句進一步表達不盡的思念,春蠶老了,它不惜作繭自縛,即將“微軀盡”,這種自覺自願的殉情行為,看似不可理解,卻是生命的一種昇華,也是女子表達愛情的獨特方式。

“纏綿”二字,也是一語雙關,既描寫纏綿交織的蠶絲,又暗喻美好的愛情。“自有時”,則展現了一種執著的精神,女子為了愛情,也不惜以身相殉,並相信情郎一定會不負自己。全篇雖然充滿悲劇意味,卻令人感動不已。

作蠶絲(其二)績蠶初成繭,相思條女密。投身湯水中,貴得共成匹。

種桑養蠶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百姓們安居樂業的象徵。男耕女織的生活,和諧美好,可是古代封建社會經常動盪不安,如此簡單樸實的日子卻很難持久。

尤其是婦女們的負擔更重,男人們外出不知何時歸來,她們既要勞動,還要照顧一家老小,更在心中默默地思念夫君。

前兩句是說蠶繭初成,即將收穫勞動的果實,但也是女子思念最深的時刻。若是夫君在身邊,不僅可以給自己助力,還能分享豐收的喜悅,所以蠶女的情思也會與日俱增。

“績”,是指將麻纖維披開,然後再連線起來搓成線。“條女”,即養蠶的婦女。一個“密”字,既抒寫了蠶繭層層密密,又描述了女子的相思之情不斷增強,就像蠶繭一樣密密交織。

後兩句更熱切地表達了女子對美好愛情的大膽追求,為了“共成匹”,蠶繭不惜“投身湯水中”。作者用一個“貴”字,讚美了這種赴湯蹈火的可貴精神。

作者構思巧妙,以布匹的“匹”,雙關匹偶的“匹”;更以蠶繭的奉獻精神,暗喻自己不惜生命,也要獲得圓滿的愛情。

這兩首詩取材於生活,妙合天然,自然設喻,具有民歌的特色。作者運用諧音雙關,情感真摯,技法高超。全詩雖然情感悲涼,卻給人以希望,人們一定會為女子的壯烈行為喝彩,更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