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俗語"人有三種閒,擁有才算甜",是哪三閒?中年人應該瞭解一下

元代大詩人高房山有一首詩叫做《怡然觀滄海》:

日日依山看荃灣,帽山青青無改顏。我問海山何時老,清風問我幾時閒。不是閒人閒不得,能閒必非等閒人。

短短一首詩,共用了五個“閒”字,是不是很“閒”,是不是“閒”出了一種新境界。

可是如今生活節奏太快,為了生活,為了事業,為了家庭,為了把日子過好一點,人們總是不停在忙碌著,清閒對於我們而言似乎已漸行漸遠,變成了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

試問世間誰不想清閒,誰願意沒事找罪受,然而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生活,特別是對於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來自生活、家庭、工作上的壓力,早已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不要說清閒,恐怕連坐下來喝口茶時間,都得緊趕急著來,生怕錯過了便就是罪過。

所以,對於一個過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來說,若是還能有這三種“閒”,便是天底下最大的幸福……

一,閒錢

人到中年有多少錢才算是有“閒錢”?

房貸,車貸,基本生活開銷,兒女的生活學習需求,老人的贍養費……等等,將所有一切能想到的全部算進去扣掉,剩下的似乎才能叫做“閒錢”,而這些還只是可見的,可預料到的,若是再加上那些病災,以及一些不可預判的開銷……那真就下去遠了……

所以,經常有人會抱怨:哪有什麼閒錢,每個月的工資是不少,可是左一扣,右一除,最後這麼一算下來,不倒貼便已經算萬幸了。

我覺得吧,有沒有“閒錢”還是因人而異,只是個人想法而已……

比方說,和珅有錢吧,皇帝有時候沒錢了,都會找他“週轉”一下,據說,和珅被抄家時,光是在京城收租的房屋就有1001間,而在他最小的一個銀庫中搜出的銀子就高達一千萬兩……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錢財多到幾輩子都花不完的清朝第一鉅貪,卻在每次大小老婆跟他要零花錢時,都會嘮叨上兩句:

“省著點花,老爺我哪有那麼多閒錢啊……”

和珅居然說自己也沒有多少閒錢,是不是很滑稽……然而,這就是和珅的思維,一個富可敵國之人的“閒錢”思維……

再來看看大詩人杜甫,一生基本上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窮困潦倒。

住的是草屋,一日三餐,頓頓喝稀粥……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捉襟見肘,身無分文的杜子美,卻還經常有“閒錢”去救濟窮人……

於是他的好友李白就不明白了,問他:

“兄弟,你都自身難保了,怎麼還有閒錢去救濟窮人啊?”

杜甫聞言後,朗聲笑道:

“本來就是這樣啊,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夠用就行了,要那麼多幹什麼,還不如讓這些閒錢發揮出更大作用的好……”

……

和珅與杜甫一個富得冒油,一個窮得叮噹響……

富得冒油的說自己沒有閒錢,窮得叮噹響的卻言閒錢很多……這看上去似乎很矛盾,很讓人難以理解的兩人……其實就說明了一個道理:

所謂的“閒錢”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白了就是:看自己怎麼想,想不通的人,一百萬,一千萬,甚至一個億,都會認為自己沒有閒錢,而想通了的人,十萬,一萬,甚至一千,都會覺得錢很閒。

無心有欲,心閒錢不閒;有心無慾,錢閒心不閒。

二,閒暇

什麼才算“閒暇”?

古代以農業生產為主,因此到了十月份的天氣轉冷,農耕結束之際,古人便就開啟了“閒暇”的冬三月模式。

因此,對於古人來說,“閒暇”的時間似乎很長,足足三個月。

然而,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如此之快,很多人都是身兼兩職,甚至身兼數職,特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後還要想著跑外賣,擺地攤,做代駕掙點“外快”來補貼家用,一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事情一茬接一茬,忙的不可開交,哪有什麼“閒暇”?

我覺得吧,與“閒錢”一樣,所謂的“閒暇”也是因人而異,個人想法而已。

比如雍正,大清朝最勤勉的皇帝,沒有之一,白天忙著早朝,處理國家大事,到晚上還要批閱奏摺一直要到子時,才能入眠,且在他執政的十幾年時間幾乎是天天如此,無論寒暑,從沒有間斷過。

據說,雍正在位的四千多天,光批閱奏摺就有350多萬字,相當於14本120回的《紅樓夢》,另外他還寫了500多萬字的書與文章,平均下來,一天光是寫字就要5000多個,要知道那可是毛筆呀。

按道理說,日理萬機的雍正應該根本沒有“閒暇”而言,然而,雍正爺卻有自己獨特的“閒暇”方式:快樂的工作,工作也是一種“閒暇”……

就像他在田文鏡的奏摺中,曾這樣批示: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這樣的秉性!就是這樣的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自不負爾等也,勉之!”

是不是很任性……

其實類似這樣的奏摺批示還有很多,基本都很“另類”,完全不像英明神武,不苟言笑的國君所批,倒更像是小孩子的興筆塗鴉。

能夠在又苦又累,且還十分無趣地批閱奏摺工作中尋找獨特的快樂,雍正也算是古今中外之第一人,只不過,也正是他的這種苦中作樂,亦工作亦閒暇的獨創之舉,最終令得他的工作效率倍增,一舉摘得了清朝最勤政皇帝的桂冠。

真可謂:工作娛樂兩不誤。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生活本來不就是這樣麼……。在工作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體味閒暇……。

三,閒心

怎麼才能算“閒心”?

曾國藩曾經說過:“心欲其定,神欲其定。”,就是說,內心安定下來,精神才能安定,精神安定下來,身體才能安定下來。

有人說,人到中年,各種壓力接踵而至,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有時候連吃飯睡覺都要緊著來,哪有什麼“閒心”,內心又怎麼能安定下來呀?

我覺得吧,還是因人而異,個人想法而已。

比如司馬懿吧,面對皇帝的猜疑,蜀軍的挑釁,可說是“內憂外患”,焦頭爛額,然而當兒子司馬師帶著將士們的“逼宮”請願,來見司馬懿時,卻發現司馬懿居然在與管家悠閒的打著五禽戲,那神情是要多清閒有多清閒,要多愜意有多愜意。

司馬師也是醉了,當即便質問道:

“隴上的麥子都被蜀軍割完了,父親您卻還有閒心打五禽戲?”

司馬懿聞言後,笑著反問兒子道:

“那依你應該怎麼樣?打回去……。割他們的麥子?”

司馬師無言以對。

司馬懿繼續說道:

“打仗不是來鬥氣的,那些一心想贏的人,就一定能贏嗎?好好想想吧……只有將心靜下來,將心閒下來,才能做到處變不驚,百戰不殆……”

……

司馬懿這種“荒誕”的軍中五禽叫什麼?

實際上就是一種忙裡偷閒,一種苦中作樂……

人累了,需要休,同樣心苦了,也需要閒;閒心,閒心,並不是刻意地去放鬆,去縱情,而是給自己一個蓄電的時間,繼而更好地去戰鬥。

總評:

有人說:我沒有閒錢,也沒有閒暇,更沒有閒心。

也有人說:我有閒錢,但是沒有閒暇與閒心。

還有人說:我有閒暇與閒心,可就是沒閒錢……

其實,還是那句話,要看你怎麼去想,只要有心,再簡單的快樂也是快樂,同樣只要有心,再小的“閒”,也是閒……您說,對嗎?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