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清朝無名乞丐臨死前,寫下一首絕命詩,短短4句話,讓人佩服不已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詩人的印象,要麼是氣宇軒昂,要不就是婉約深情,總之,都是一副“文明人”的形象。

但是在歷史上,卻有一種詩人是個例外,他們被稱為是“詩丐”,在清朝嘉慶年間,就有這樣的一個乞丐,他慘死在大街上,在臨死之際,寫下了一首絕命詩,卻不料流傳至今。

他被發現的時候,發現在他的懷裡面揣著一張紙,上面寫著的就是一首《絕命詩》,又聯想到詩人的身世,在場的人,都為之震撼,並且傳抄流行開來。

《絕命詩》

清·永嘉詩丐

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

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

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這首詩的水準非常的高,不僅對仗十分的工整,意境還特別高雅。

細讀前4句,有一種柳永的婉約之感,它把自己的孤苦無依的身世比做成在海上的鷗鳥,水上鷗便是化用了杜甫《旅夜書懷》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一句詩詞。

竹杖是來自蘇軾《定風波》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即便我的身世再悲苦,我也不害怕,我要走到的地方,堅定且不動搖。

到了後面的4句,他多的筆鋒突變,彷彿就跟李白附體一般,字字詞詞之間都給人一種浪漫,並且豁達的感覺。將自己討飯的碗跟天上的月亮聯絡了起來,真的是美得很,又不得不佩服他苦中作樂的人生態度啊。

他說,我今後再也不會吃別人施捨而來的食物,即便是餓死,也不會跟某些人同流合汙,頗有幾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

也正是因為此詩的水平之高,絲毫不遜色與那些聞名的詩人,當地的官員對這個乞丐也是十分的佩服,便為他專門找了一處地方,設立了墓碑。碑文便是永嘉詩丐之墓!

其實在歷史上,詩人不僅僅是蘇軾,李清照,李白等等,還有許多那些人不為人知,詩詞卻流傳千古的詩人。

而我們透過這些詩詞,不難發現,不管這個人的身份地位如何,只要是在詩詞上有所成就的話,那麼這個人定是非同凡響之輩。

即便是放在當下,我們也會對那些那些從小飽讀詩詞,出口成章的人,另眼相看!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奪得冠軍並爆火的武亦姝了!

有人這樣形象的比喻:從小愛玩手機的孩子,若是見到一池子的荷花,都是大喊一聲:“媽媽!荷花!”,而從小就飽讀詩書的孩子,一出口便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但是,如果縱觀當下,我們就會有疑問了,為啥現代人很少能寫出來像古人那樣的詩句呢?

在我看來,還是在於現代我們接觸詩詞太少了。

還記得曾經有記者採訪《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問了一個問題: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關心的是現實,那麼讀詩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蒙曼是這這樣說的:

讀詩的現實意義其實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要跳出來,看的時候,現實會以一種更加明確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

人生就有一個超越感,人生只有超越才能對現實有最重要的幫助。

童年是讀書的黃金時代,尤其是對於古詩詞的學習上。

葉嘉瑩先生這樣說過:

而凡是能表達的,無一不是讀萬卷書的。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讀夠多,說起來、寫起來自然也就“下筆如有神”了。

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讓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現在記得的古代詩歌是否在小學被記憶。 現在您再去進行學習就沒那麼輕鬆了,甚至都不記得昨天中午吃的東西。

因此,如果您在這個兒童的黃金時代沒有為古代詩歌打下堅實的基礎,那麼在上高中和大學後,基本上就與才子佳人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