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考生進京趕考,寫下一首很美的詩,連考官都讚不絕口,最後卻落榜

《唐詩紀事》裡記載了這麼一個小故事,唐朝詩人祖詠年輕時去到長安參加考,考官給出了的題目是《終南望餘雪》,同時也給出了嚴格的要求,那就是必須要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五言律詩。這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中,如果不按照考官給出的題目去作詩的話,一定是不可能高中,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中唐詩人白居易,當年參加應考也是一樣,他的題目是《賦得古原送別》,可能大部分的人都只是記得前面的四句,對於後面的幾句描寫送別的詩,根本沒有多少印象,無非是為了扣題。

祖詠參加科舉考試時顯然沒有按考官的要求,只是稍加思索之後,他就寫了一首五言絕句,然後就把答案交了上去,他覺得自己寫了四句已經夠了,完全沒有必要再寫,考官讓他重新,他很嚴肅地拒絕了,最後我們也知道,祖詠沒有高中,但是他這首詩卻是流傳了下來,所以說他雖然沒有像白居易那樣認認真真答題,可是在那一批考試的人中,同樣是拔得頭籌,這首詩足以令人驚豔。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古人做事喜歡一板一眼,一是一,二是二,這樣有好處,也有弊端,當然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以科舉來說,一個人有才華,再加上有品德,那麼就夠了,完全沒有必要一定是要按律去寫,只要寫得好,人們喜歡這樣的作品,那就足夠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祖詠這首詩一定是第一名,完全可以拔得頭籌,可是最終考官沒有錄取他。

其實古代有很多的天才,他們不願意出類拔萃,可是又沒有用武之地,對於很多的人他們個性十足,祖詠這樣的天才詩人也是一樣,他明明知道,如果再寫下去的話,那麼就會畫蛇添足,對於考官來說卻不在乎這些,只要考生按要求寫詩就行,然後再一一對照,然後分出一個高低。這樣其實是很容易遺漏很多的人才,也讓很多人無法真正發揮出他的才華。

那麼這首《終南望餘雪》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開篇的兩句,那就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韻味,寫得很是唯美,同時也比較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終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頂上還有皚皚白雪,那紛紛揚揚的大雪與天上的白雲連線在了一起。這兩句很有氣勢,也很有韻味,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便是寫出了終南山獨特的雪景。

最後兩句就更加有趣,也是寫了雪後的情形,這樣的一種描寫,也是為了突出這首詩最終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雪後初晴的天氣,空氣也是很清新,樹林之間閃爍著夕陽的餘暉,特別是到了傍晚時分,城中又是增添了幾分寒意。這兩句與前面的兩句,也是遙相呼應,從而讓這首詩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的有詩意,讀來當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祖詠儘管在那場科舉考試中名落孫山,可是他的事蹟,還這首詩卻是一直流傳了下來,成為了唐朝詩壇的一段千古佳話。而我們從這麼一首小詩中,還有詩人的故事中,也是能夠學會很多的東西,明白更多的道理,一個人真正有才華的人,他是有獨立的思想,還有獨立的人格;無疑祖詠就具備了這樣的素質,在這首詩中,他正是按自己的要求去寫,並沒有隨大流,這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