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心理也會“中暑”!你中招了嗎?

本文轉自:光明網

隨著今年夏天“高溫模式”的開啟,

各地氣溫“再創新高”,

40℃高溫屢見不鮮,

“中暑”與“熱射病”等詞彙

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嚴重的熱射病

會導致多器官功能的衰竭,

一旦發生,

死亡率極高,

已然引起廣泛重視。

但你們知道嗎,

高溫還會造成人們“心理中暑”,

這也是一種疾病嗎?

“心理中暑”是什麼?

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熱的夏季,人們可能會出現情緒、認知和行為的異常,主要表現為情緒煩躁,思維紊亂,易激惹和行為失控。

高溫帶來的“心理中暑”已被許多研究者證實,很多實驗就表明,在高溫日,心理急診科就診率會普遍增高(包括物質使用障礙,焦慮、壓力相關和軀體形態障礙,情感障礙等等)。

“心理中暑”到底是不是病呢?

記者採訪了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睡眠障礙科副主任醫師張玉。

“其實這幾年一到夏天就有人說‘心理中暑’,事實上從精神科專業來說它不能算是一個疾病。它只是某些人在特定的時期有著一些特殊反應。”

“心理中暑”的原因是什麼呢?

人的情緒與氣候有密切關係。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氣候條件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明顯増強,導致情緒和認知行為的紊亂,這時,人容易情緒失控,人與人之間容易發生摩擦或爭執。

除了氣溫變化以外,“心理中暑”還與人的睡眠時間和飲食不足有關。高溫天氣,人食慾普遍下降,加上睡眠質量差和出汗,會影響體內電解質代謝,從而影響大腦神經活動,讓人情緒和行為出現異常。

出現“心理中暑”該如何處理?

充足睡眠,科學飲食。飲食上清淡為主;多喝水,出汗多時要適量補充電解質如飲用淡鹽水等,不要飲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飲料;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

做好防曬,合理避暑。儘量待在涼爽的室內,保持環境通風,可透過灑水、藉助自然風或電風扇、空調等方式降溫,但室內外溫度相差不宜過大;儘可能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或溫度較高的環境中活動。

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心煩意亂的時侯聽聽舒緩輕鬆的音樂或做些想象放鬆訓練,閉上眼睛靜坐,想想森林、藍天、大海等令人涼爽的情景,有助於降低“心裡熱度”;遇到心煩,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冷處理”;要和外界多交流,與家人多聊天,緩解心理壓力。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負面情緒比較強,長時間感到恐懼、焦慮、不舒服,則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援助尋求專業心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