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風雪之夜要去遠方謀生,拜別年邁的母親,黃景仁寫下平生悽美之作

年少時離家往往沒有想過母親,覺得離開了之後,去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可以無憂無慮,不用再聽母親的嘮叨,可以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突然發現,離開了母親並不快樂,相反更加的憂愁,外面的世界儘管很精彩,但是隻要有母親在才算是有家。昨天夜裡讀詩,偶然間讀到了清朝詩人黃景仁的《別老母》,一首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讀過之後內心久久難以平復,直到很晚才睡去,頭腦裡一直想著母親,清晨醒來依舊還是很傷感。

黃景仁是清朝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龔自珍、袁枚、鄭板橋等人齊名,而他的作品卻是更具有感染力,由於他家境貧寒,也是時常離開母親去到外地謀生,其實這與當下大部分的年輕人是一樣,所以他的詩寫得很真誠,也很是傷感,那麼《別老母》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整首詩意境悽美,當時詩人正是在風雪之夜拜別母親,需要出門去到外地謀生,看到母親白髮蒼蒼,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一位大孝子原本是想要留在母親身邊盡孝,可是留在家裡不可能會有出息,甚至連生活都成問題,這也使得詩人左右為難,最終為了生活,他還是選擇離開,只好是在夜裡和母親道別,無非是害怕母親擔憂,再說白天的時候與母親道別,兩人依依不捨,反而會增添更多的憂愁,所以詩人乾脆就在夜裡拜別母親。詩人正是以一種極為悲痛的口吻來描寫,所以字裡行間充滿了無限憂愁。

古人講究母親在不遠行,但是很顯然對於黃景仁來說,他別無選擇,如果不出門謀生的話,那麼日子就過不下去,只能去到外面的世界,只有在外面的世界,他才能夠掙錢養活母親,這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無法盡孝,自己又不在身邊,一別之後很有可能是永別;再說古代又不像現代,我們用一部手機就可以與家人聯絡,但是古人是辦不到,他們即使是寫信,可能也要數月才能夠到達,這對於詩人來說無疑是很難選擇,可是最終他還是要離開母親,這也是沒有辦法。

一開篇便是直入主題,把自己去拜別母親時的感受,還有老母親蒼老的神情,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刻畫的入木三分,我現在馬上就要去河梁,只好是去和母親道別,掀起母親房門外的門簾,只是默默地望著母親,彼此無一語,但是卻依依不捨,母親已經蒼老得不成樣子了,愁容滿面,白髮蒼蒼,眼淚早已是苦幹了,現在已經是欲哭無淚,這讓人看了肝腸寸斷。

最後兩句寫得就更加傷感,此時詩人又是陷入了自責之中,在這麼一個風雪之夜,無法在母親身邊盡孝,這已經是很愧疚,只好是關上柴門踏著月色慢慢地走出家門,這個時候詩人又是重點描寫了內心的感受,看到母親蒼老的外表,還有欲哭無淚的神情,詩人突然筆鋒一轉,覺得很對不起母親,一個年邁的老人,正需要兒子陪伴在身邊,可是兒子卻要遠行,這對於一位老母親來說,還不如沒有這個兒子。

黃景仁的詩情感細膩,寫得也是極為真誠,在這首《別老母》中,他把母親內心的悲痛之苦,還有兒子的無奈,描寫得感人肺腑,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正是如此嗎?夜裡拜別年邁的母親,為了所謂的理想去到外面的世界,無法在家裡盡孝。在這裡只能是祝願全天下的母親身份健康,遠行的兒子永遠都牽掛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