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陽春市:義務掃地24載,他成了最美的風景

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陽春市春灣鎮自由村高村自然村就有這樣一位老人,為村裡義務掃地24年,老人也因持之以恆做好一件事而受人敬重。不知不覺,“掃地老人”成了高村最獨特的風景。

他叫高愛文,是高村一名再普通不過的村民,但他卻用24年時間幹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天矇矇亮,高愛文便推著斗車,掛著垃圾桶,提著垃圾鏟,扛著大竹掃,從村裡的“榕樹頭”掃到祠堂,從祠堂沿路掃到村口,從早上五六點掃到十點,從60歲掃到83歲,用掃帚丈量村路、擦亮鄉道。

1999年,外出經商的鄉賢捐資把村裡有著400年樹齡的大榕樹周邊修建成圓形階梯,供村民休憩、閒聊,這裡成了高村最好的活動場所,村民習慣性地稱之為“榕樹頭”。茶餘飯後、農閒放鬆之時,村民聚在榕樹下拉家常、打撲克、下象棋,或躺下來睡一睡。

人多,垃圾也多,再加上大榕樹每天飄下來的落葉、脫落的榕樹籽,“榕樹頭”變得髒亂差。經過的車輛,把滿地的榕樹籽碾碎,乾淨的水泥地變得髒兮兮的。家住大榕樹旁的高愛文看到此情此景,心裡不是滋味,自己一人,一聲不響,拿起掃把,將“榕樹頭”打掃得乾乾淨淨。“掃乾淨了,耍都耍得開心點。”高愛文說,天天待的地方,垃圾滿地,看不慣。

自此以後,高愛文差不多每天為村裡義務掃地清垃圾,讓破舊髒亂的村子有了一處乾淨整潔的活動場地。“落葉天天有,榕樹籽也天天掉,那就只能天天掃了。”從看不慣到幹起來,從幹起來到一直幹下去,掃地成了高愛文永不退休的工作:“出點力沒關係的,而且這是對大家都有益的事。”

“不用提前通知他,只要不刮颱風、下大雨,老人肯定在掃地。”自由村黨委第一黨支部書記高杏芬說:“日日掃,月月掃,年年掃,村裡人都知道的。”但是,剛開始掃地的時候,很多村民並不理解高愛文的舉動,有人認為他不務正業的,也有人認為他“假積極、愛表現”。

“做不到百分百讓人理解,只要認為把地掃乾淨對村裡是件好事就行了。”高愛文說,做好人難,做事很簡單,那就踏踏實實做好事就行了。一天兩天是“假積極”,一年兩年便可獲得村民認可,十年二十年則讓所有人由衷敬佩。時間無須多言,便證明了一切。

“不用去喊,不用去管,工作做得比專業保潔員都好,很難得。”隔壁橋頭村村民高仕權說,他連自己種的幾棵菜都沒那麼耐心去打理,簡直是把村裡當成自己家去打掃。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到村裡,碰到高愛文,有時會塞給他100元、200元,或者買幾包香菸塞給他,路過的村民,都會親切地喊一聲“愛文叔”。“日日見他掃地,要是不掃了,我們反而會不自在。”高杏芬說:“現在,村民都非常敬重他。”

“以前村裡大部分是泥路,想掃都掃不了。”高愛文能清楚地描述起這條水泥路是哪一年修的,哪間屋原來是磚瓦房。多修一條水泥路,他就要多掃一條,原來只掃“榕樹頭”和祠堂這兩個地方,現在要沿著“榕樹頭”、祠堂,一路掃到村口的池塘。“雖然很累,但看到村裡變好了,挺欣慰的。”

高愛文對各種掃把的使用很有心得,芒花掃無力,塑膠掃不耐用,還是竹掃耐用有力。以前掃的地方沒那麼大,兩三個月才換一把新掃把,現在村裡路修好了、小公園修好了,要掃的地方就多了,掃把也要常換了。高愛文說,希望村裡越來越漂亮,雖然自己老了,可能看不到村子未來的模樣,但子孫後代能看到,能生活在美麗鄉村,他就心滿意足了,“還能幹,就會一直掃下去。”

【來源:陽江市人民政府_縣區動態】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