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跨湖橋遺址出土“謎”樣陶器,經老瓷工的辨認,它的名字叫陶裡手

在跨湖橋遺址中,曾出土過一件蘑菇形狀的特殊怪器,在場眾人居然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和用途。直到最後,經過一位老瓷工的辨認,才徹底弄清楚它本來的名字。至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考古是一門神秘的學科,不少人在看考古直播的時候,往往都會好奇接下來會出土一些什麼東西?其實對於這一點而言,考古專家們也感同身受,因為他們自己也都不知道,會有什麼神奇的文物等待著自己的發掘。在著名的跨湖橋遺址之中,考古專家們在清理遺蹟的時候,就發現了不少特殊的文物,而其中一件名為黑光陶的器物,格外惹人注目。

顧名思義,黑光陶是一種全身漆黑且泛著光澤的陶器,屬於古人制造陶器發展的巔峰時期作品。為了能充分了解黑光陶本身的製作材質、工藝及特點,考古專家利用專業的儀器,對其進行了細緻的研究。最終發現了黑光陶的一個特點,就是該陶片為夾碳陶,而且體內的氧化鉀和氯化鈉的成分極高。不過據測定結果來看,黑光陶內的兩種成分並非全部來自於泥土,而是由外部滲入得來,所以,考古專家們推測稱,古人應該早就學會了海水製鹽的技術,並且利用陶器製成粗鹽。證據也非常明顯,就是氧化鉀和氯化鈉長期附著於陶器表面,會造成其外部氧化,繼而形成了黑色光澤。

有趣的是,在考古專家們紛紛對黑光陶嘖嘖稱奇的時候,又有考古專家找到了一件怪器,而它的出現,徹底讓在場的所有專家都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還不夠。從外形上來看,該器物也是一件陶器,只是外形上與蘑菇極其相似,故此,不少專家都將其戲稱為“瓷蘑菇”。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既然瓷蘑菇出現在遺址中,那麼它的用途究竟是什麼呢?對此,考古專家開始進行合理的推測。

有不少專家認為,眼前的瓷蘑菇很可能是一種具有娛樂性質的瓷器。也就是說,古人雖然生產力低下,每天都為生活奔波勞累,還要防止野獸的入侵,但是仍有片刻的閒暇。故此而言,一些人便在無聊的時候製作出一些手感溫潤的器物,整日在手中摩挲,以此打發為數不多的無聊時光。或許,它的功能只是一個小小的手把件,更可能是用於裝飾的家庭擺件。

但是有少數專家不同意以上看法,因為在他們看來,古人不會如此無聊,在當時的社會中,生產資料是極少的,而陶土的採掘與利用也都是提前進行預算的。傾向於古人注重實際的情況,他們認為,瓷蘑菇應該是一件實用器物,具體的用法雖然不祥,但類似於錘子或者榔頭,是用來砸開堅果表皮的工具。

還有一些人的意見則偏向於中立,他們堅信既然古人已經制造出此類的器物,就一定存在其合理的地方,或許它們存在特殊的意義,又或者是某種精神上的寄託,更可能是某一類祭祀用品。

考古專家為了弄清瓷蘑菇的真實用途,不惜千里迢迢來到其他省份向行內人請教,直到最後,才有一位老瓷工揭開了問題的謎底,原來,瓷蘑菇果真是一件實用器,但卻並非“開殼器”,而是叫作“陶裡手”。至於陶裡手的具體用途是什麼,您知道後肯定會大吃一驚。原來,陶裡手是一種用於製作陶器必不可少的工具。

我們都知道,陶器在製作的時候,需要進行塑形整修,更要保持表面的平滑和整潔,因此工匠們需要極強的耐心進行製作。陶器外側不平整或者產生形變,均可用手進行操作,可是一旦陶器的內部產生粗糙感,器內狹小的空間便再也不容雙手進入,如此一來,就需要陶裡手進行維護修整。具體的方法就是將陶裡手塞入陶器之內,施加一定的壓力來回滾動,便可令其內部光滑無比。與此同時,當陶器產生形變後,工匠也能在外面進行拍打,因為此時陶裡手已經對陶壁進行了支撐,所以無需考慮拍打力度過大造成的變形後果。

“術業有專攻”,凡事都講究專業,所以,一旦我們產生某些問題,就必須要找到專業人士進行答疑解惑,如此,才能大量汲取知識,不至於鬧出南轅北轍與緣木求魚的笑話。

參考資料:《古董故事》 李偉峰著 河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