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左轉得等兩次紅燈、右轉被直行車擋路,揮汗騎到路口,拐彎“左右為難”

剛進入頭伏,京城就持續高溫暴曬,市民騎車出行多傍樹蔭。但十字路口樹蔭最少,遇到紅燈,騎車人心生焦急地盼著綠燈趕緊亮,好儘快趕到對面的陰涼裡去。近日,記者聽到很多騎行者抱怨,左轉時得和行人一樣拐直角,若不湊巧就得等兩次紅燈;右轉本不用等紅燈,可礙於前方道路被直行等燈的腳踏車佔據,只好“陪等”。天氣好的時候騎車人還能耐著性子等,可如今烈日“烤”驗實在有些吃不消。“雙逆行”、斜穿馬路、闖紅燈等違反交規的現象也屢屢發生。在遵守法規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左右為難”的騎行痛點有沒有解決之道?記者走上街頭展開調查。

在崇文門路口,為躲避紅燈,一些騎行者採取“雙逆行”的辦法過馬路。

左轉“雙逆行”

斑馬線上非機動車迎面而來

崇文門西大街與崇文門外大街的交會路口,早晚高峰車流如織,老人們過馬路時顯得很謹慎。綠燈放行,交通文明引導員手上的小旗一揮,幾位老人沒急著往前走,因為眼前的斑馬線上幾輛腳踏車迎面而來,這些腳踏車均屬於逆行,一些電動腳踏車也夾雜其中,讓過了這些逆行的車,老人們才安心過馬路。

路口被等紅燈的腳踏車堵死,右轉的腳踏車無路可行。

斑馬線上為什麼會有逆行的車?記者觀察發現,這和騎行者的騎行習慣有關。騎車到了十字路口左轉彎,比如從路口的東北角去西南角,原本應該先從東向西穿過路口,接著從北向南再穿過一次路口,由此需要等兩次紅燈。

“不怕慢就怕站”,烈日下,很多騎行者的行為應了這句俗語。他們不願意等兩次紅燈,騎到路口時,哪邊是綠燈就先往哪邊騎。於是有了先從北向南,再從東向西,透過兩次逆行避開紅燈的騎行方式。站在逆行方向上看馬路,斑馬線與非機動車道的排布順序是相反的,斑馬線離騎行者更近,這便是逆行的腳踏車多輾著斑馬線的原因。

無獨有偶,在太陽宮南街與太陽宮中路的交會口,兩座商場分立路口兩側,每天到商場裡取餐的外賣騎手不少。用餐高峰期間,該路口外賣電動車來來往往,騎手們除了要躲避高溫暴曬,更得趕時間,透過路口時,也有人利用“雙逆行”躲紅燈。

7月17日晚高峰,記者現場探訪時便目睹到了驚險一幕。一位女士正推著嬰兒車過馬路,她的行進速度要比其他行人慢,綠燈一放行,大多數行人都走在了她前面。此時一輛外賣電動腳踏車在斑馬線上逆行而來,隔著“人牆”,外賣騎手看不到嬰兒車。電動腳踏車一提速,斑馬線上的行人本能地左右避開,“人牆”像拉大幕一樣閃出了一條路,這才把嬰兒車露了出來。眼看要相撞,所幸外賣騎手反應快,車把一擰單腳蹬地,這才化險為夷。

一方面,騎行者逆行是違反交規、危害交通安全的行為,可另一方面,騎行者也覺得委屈,左轉不便是實際問題,在高溫暴曬下問題更加凸顯。有解決這道難題的辦法嗎?

解難

腳踏車一次左轉訊號燈正在推廣

在北二環雍和宮橋,騎腳踏車左轉彎舒服多了,根源就在於腳踏車雙方向出環路左轉的行車規則有了變化。腳踏車左轉彎時不再和行人一樣走直角,而是透過腳踏車一次左轉訊號燈的調節,腳踏車可以和機動車一樣,在橋下實現左轉彎,不必再等兩次紅燈。

等一次紅燈便可實現左轉,大大縮短了騎行者站在路口被暴曬的時間。這一舉措最早可追溯到北京城市慢行系統的設立,這是提升騎行舒適度的重要舉措之一。據交管部門統計,目前設立了一次性左轉向燈的路口,騎行者等紅燈的時間平均縮短了20%,路口左轉騎行的腳踏車通行效率總體提升了14%。

什麼樣的路口適合設定腳踏車一次左轉訊號燈?記者從交管部門瞭解到,至少要符合3個條件。首先是路口道路較寬,至少在50米左右,可留出腳踏車左轉的安全空間;其次是路口紅綠燈設定方式為多相位,直行、左轉車輛分離,為腳踏車左轉創造條件;最後還要考慮到路口車流量的問題。

2020年末,隨著北京城市慢行系統的逐步完善,腳踏車一次左轉訊號燈首先出現在了月壇南橋和月壇北橋。隨後,這一舉措在二環輔路、北京西站周邊、兩廣路等地得到推廣。據交管部門統計,目前利用腳踏車一次左轉訊號燈提升騎行舒適度的路口已經增加到43個。如今,各交通支隊仍在結合民意與實際交通狀況,繼續擴大腳踏車一次左轉訊號燈的使用範圍。

市民騎行至路口時可留意,如果該路口已經設定腳踏車一次左轉訊號燈,路口會設有兩塊帶有腳踏車及箭頭標誌的電子顯示屏。交管部門提示,在腳踏車暫時不能實現一次左轉的路口,市民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規,以安全為重,車輛透過斑馬線時,應下車推行。

右轉“無路行”

催直行車讓道易引發矛盾

記者觀察發現,很多人騎腳踏車等紅燈時有一個習慣,左腳踩在腳鐙子上,右腳踏在道牙上。與右腳踩地相比,這個姿勢更加舒服,有道牙當“墊腳石”,扶車不用歪著身子抻著一條腿了。不過,這一舉動帶來了一個難題——非機動車道最外側的空間被等紅燈的人佔了,不必等紅燈的右轉腳踏車就擠不過去了。

右轉車陪著直行車等紅燈是件挺無奈的事兒,一方面右轉騎行者被迫暴曬太難受,一方面車流量較大的路口更容易出現擁堵。7月16日,市民王女士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遭遇。當日早高峰,王女士眼看上班要遲到,騎行至路口準備右轉,發現前面有很多等紅燈的腳踏車,於是便想擠個縫隙穿過去。王女士說,她當時怕車把剮著別人,於是便下車推行,可剛挪一步便有人不樂意了,等紅燈的人太多,她光注意車把,底下的車輪不慎軋到其他人的腳了。

“我一個勁兒道歉,可心裡也委屈。”王女士說,還有幾次類似的經歷,她請求前面的騎行者讓一讓,卻被指責大家都在等紅燈,她憑什麼要擠到最前面去。

透過一週的觀察記者發現,相較於腳踏車左轉難題,右轉難題同樣影響著騎行舒適度,雖可能不會直接影響交通安全,卻時常引發路口的爭執矛盾,同樣值得引起注意。尤其是天氣燥熱時,很多騎行者遇到這樣的情況,不是愣擠就是按車鈴催促前車讓路,在雙方缺乏換位思考的情況下,一陣急促的車鈴聲很容易“擦出火星”來。

呼籲

騎行者成為文明倡導者

回顧過往,早在1990年7月,本報《參與解難系列報道》掀起過怎樣搞好腳踏車交通秩序的社會大討論。彼時的北京是一座腳踏車超級大城,千萬人口的城市腳踏車超過800萬輛。街巷路口,腳踏車如潮水般湧入湧出的“盛況”是當時的一大時代標記,行車秩序混亂一度成為焦點問題。本報記者透過現場探訪拋磚引玉,啟發相關各方包括廣大市民參與思考討論。

梳理32年前的系列報道,大量筆墨就集中在路口等紅燈的交通秩序問題上,字裡行間不難看出,腳踏車左轉、右轉的難題在當時便已經出現。搶行、逆行、不讓行等各種問題的背後都能看到這些騎行痛點的影子。

進入新時代,綠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北京城的騎行者越來越多。隨著北京市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解難思路更加多元。記者發現,32年前本報及廣大市民倡導的一些“前衛”理念,當下也已潛移默化地出現在相關的法規條例中。以解決腳踏車右轉難題為例,《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第十八條明確提到,在出入口和擁堵緩行路段應互相禮讓、有序通行。

本報呼籲廣大市民增強文明騎行的理念,換位思考,在路口等紅燈期間,主動為右轉腳踏車讓出空間。同時希望相關部門不斷完善騎行環境,想得更周到更人性化,不斷提升騎行舒適度,讓廣大騎行者既成為受益者,更成為文明的倡導者。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