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韓信受胯下之辱,讓他受辱的屠夫最後怎麼樣了?

往事千年,無數朝代紛爭,多少英雄豪傑在史書上留下他們光輝燦爛的一筆,在這其中也有很多令人唏噓的人物,韓信便是其中一位。無論是韓信生前還是死後,沒有人否認他傑出的軍事才能。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將韓信與一眾古代軍事家一同進入 “武廟十哲”之列,成為中國古代最高軍事素養的代表。

與其他幾人不同,除了傑出的軍事才能外韓信的身上似乎只剩下了他唏噓的結局,很多人認為韓信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物,他的死是因為劉邦妒賢嫉能,認為他過於鋒利所以想除之而後快。

也有些人認為在楚漢相爭之際,韓信有數次擁兵自重的嫌疑,誰也不敢否認在某一時刻他真的有過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念頭。以韓信的才能劉邦不可能不對他有所顧忌,所以韓信的悲劇完全因為他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可韓信真的像一些人口中說的那樣狼子野心嗎?我們從一些與他有過交集的人便可看出一些端倪。

胯下之辱

戰國末期,韓信出生於楚國境內,史書記載他出身在一個落魄世家之中,家中雖然頂著一個貴族的頭銜,但條件甚至不能從事最低微的商賈活動。

從古至今,人對人的尊敬程度都是基於對方的身份地位和財富考量的,一個落魄貴族的頭銜顯然不足以讓韓信在眾人之間樹立威望,反而引起很多人的欺負。

與韓信同鄉的一個屠夫就時常拿韓信開玩笑,總嘲笑他連飯都吃不飽了還整天腰裡彆著一把佩劍裝蒜,遇到事又唯唯諾諾像個縮頭烏龜,認為他盡擺臭架子。

終於有一天屠夫又找到韓信,讓他用佩刀結果了自己,否自就從自己的胯下像狗一樣鑽過去。韓信選擇了後者,自然受盡了嘲諷。史家對此的理解是韓信不予凡事斤斤計較,可放在當時視角來看,這就是一個慫包認慫的故事。

胯下之辱的典故一定程度上確實體現了韓信忍辱負重的性格,但也同時暴露出他性格上另一個缺點——軟弱不夠果決。秦末大亂之時,韓信選擇了投入楚國舊貴族項梁帳下,走上了滅秦之路。

他的出身註定他要在底層經歷長時間的摸爬滾打,作戰期間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酷愛看書的他也將前人的兵法巧妙地與戰場結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軍事策略。

在軍營中韓信幾次三番為項羽獻計,項羽對他的態度從起初的不屑漸漸轉變為厭惡,認為韓信此人不能在戰場上殺敵立功,卻想著越級指揮軍隊,此剛愎自用之人不堪大用,便對韓信的請求通通無視。

擇木而棲

公元前206年,韓信選擇離開項羽轉投劉邦。大將夏侯嬰在偶然間發現他才識過人,卻整日心情不暢,細談之後便驚覺此人不同尋常。引薦給了當時劉邦的丞相蕭何,進而引薦給劉邦。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劉邦征戰多年雖然身邊的文臣武將越來越多,可自己的處境自打被封為漢中王之後反而越來越被動了。

他此時急缺一位能夠統攬全軍具有超高軍事才能的將帥之才,韓信來投這正是想睡覺來枕頭,隨即就將其封為大將。但把自己的家底交給一個剛招募的新人,劉邦自然也要試試韓信的水平。

韓信也自信滿滿地向劉邦做保,項羽雖然看似風頭正勁,但他有勇無謀、不懂權術、好弒殘忍、不為民心所向,若是大王信得過我,那麼天下必為大王所得,項羽兵敗只是時間問題。

在韓信的幫助下,劉邦的漢軍得以暗度陳倉徹底打破了項羽在地緣上的封鎖,並且沿著黃河一路收服了魏、韓兩國,將勢力延伸到了關中地區。

之後劉邦又與齊、趙兩國聯合五十萬兵馬圍剿項羽的大本營彭城,可此戰成為劉邦人生中一個極大的汙點,原因便是這五十萬人被項羽以三萬精兵擊潰,劉邦甚至被逼得拋妻棄子才逃出生天。

那麼在此期間韓信在幹嘛呢?正史中並沒有記載,但稍加分析便可得知,作為直搗項羽大本營的一戰,劉邦基本不會將指揮權交給韓信的,才有了在戰策上的失誤。

可韓信的本事遠遠不是一場戰敗所能擊垮的,當漢軍在南方節節敗退之際,韓信領兵北上與趙國展開對壘,中國軍事史上又一個名場面——“背水一戰”就此上演了。

原本趙王預想利用的山地優勢在韓信的排兵佈陣之下很快轉變為趙軍的劣勢,

韓信就這樣將戰線一路推到齊國、燕國腹地。並且在渭水之戰中斬殺了項羽的大將龍且,龍且之死也成為項軍命運轉折點之一。

未能善終

齊國覆滅後,謀士蒯通勸韓信割兵北方,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這是他最好的機會也是唯一的機會,做一個割據政權的皇帝要遠比一個異姓諸侯王安全的多。

面對蒯通的建議,韓信又一次暴露了自己軟弱不夠果決的缺點,他始終想做的只是一個依附於君主的諸侯。

可他又不敢保證劉邦、項羽兩個能夠容納自己的背叛,就在猶豫不決之中失去了這稍縱即逝的機會。

就這樣待劉邦勢力有所恢復後,韓信又一次地和劉邦站在了一起,直到楚霸王烏江自刎,中華大地迎來了它的新主人:漢高祖劉邦。劉邦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去韓信的兵權。

項羽死後沒有一個人能像韓信一樣對劉邦產生過如此畏懼的心理,他太鋒利了,劉邦必須這樣做。韓信也等來了自己的爵位——楚王。

當他回到自己曾經生活過的楚地,見到了昔日曾經在飢渴之時有過一飯之恩的老婦人,韓信賞賜了她千金,讓她們一家都享受榮華富貴。

韓信又詔來讓自己蒙受胯下之辱的屠夫,他沒有責備,

屠夫依舊還是屠夫,只不過與之前相比他成為秦末亂世的倖存者之一,這算是他這輩子最值得炫耀的地方了。

兩人相見時,面面相覷不知所言,那屠夫磕頭如搗蒜,可韓信終究還是那個韓信,沒有半分怨氣,封他做了自己轄下的一箇中尉,讓屠夫直接完成這輩子都不可能完成的階級越升。

韓信已經成為大漢天地間地位僅次於皇帝的男人,回首望去,他對自己人生路上出現的所有人都充滿感激,他輕聲告訴他的侍衛:“沒有他們,還會有今天的韓信嗎?”

也許韓信只是放下了那段恩怨,與曾經的自己和解;也許他也真的如他所說,未曾將這些當做自己的屈辱。

他開始嘗試與一切和解,嘗試將自己這把利刃放入劍鞘之中,試著適應這風中秉燭般的生活。

命運到最終也沒有同情韓信,他還是沒能換來劉邦的信任,劉邦臨終前已經給韓信安排好了屬於他的結局,韓信依舊選擇了妥協,隨著呂后一聲令下,一代兵仙就這樣在史書中突然留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