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觀展|跳入卡拉揚的“群島”:一場探索生命的旅行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psD成立以來首個與時尚相關的展覽“侯賽因·卡拉揚:群島”正在舉行。

侯塞因·卡拉揚1970年生於塞普勒斯,後隨家人遷往英國倫敦。上世紀80年代末,正是英國藝術家團體“青年英國藝術家”(YBA)崛起之時,而卡拉揚選擇了另一條道路,遊走於服裝設計和藝術創作之間,以服裝為主要媒介,討論移民、身份、邊界等城市和文化議題,以此見出複雜世界中人的漫漫之旅。

從展廳入口開始,展覽“群島”就像是要人進入一場目的地不明的旅行。裝裱在透明相框裡的“航空郵件”逐漸開啟,最終呈現為一條裙子的形狀。在另一邊,拼貼的照片上浮現出一架飛機,機身上顯示“塞普勒斯航空”,“航空”(Airways)一詞中偏偏漏了字母“i”,而藝術家本人出現在飛機下方。旁邊的影片里正好播放到空曠的機場候機室,只是沒有任何關於地點的提示。

飛行是卡拉揚創作中的一個關鍵詞。對從小習慣於遷徙的卡拉揚來說,“飛機是現代工業革命的代表,是科技和速度的代名詞。同樣,乘坐飛機意味著自由和逃離一觸即發的危險,也意味著分離,同自己的家人和故鄉的告別。”在展覽“群島”上,透過那些與飛行有關的敘事,我們得以在一個經歷飛行限制的當下,進入“另一種現實”。

《渡所》(Place to Passage)是卡拉揚編導的影片,曾於2010年在伊斯坦布林現代美術館展出。一名“雌雄同體的女性乘客”創造了一個想象中的生活空間,在那裡,居住和移動、記憶和探索融為一體,都在一個未來式的吊艙中發生。吊艙從倫敦到伊斯坦布林,在亞歐邊界處的博斯普魯斯河停下,最終駛入地下停車場。卡拉揚將這視為“一個新旅程的終點和起點”。

移民、身份、邊界,這些都是卡拉揚試圖在作品中探討的議題。卡拉揚將衣服從功能、流行、時尚工業中解放出來,讓它們獲得了更為自由豐富的自我表述機能,衣服成為了他的媒介,而非最終的成品。“藝術家可能要透過很多物質或觀念的東西去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衣服天天就貼在身上,它就像第二層肌膚,像是社會和我們自身之間的一個介面,”不久前,龔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道,“卡拉揚是一個不希望自己被歸類的人,但他始終覺得服裝是他一個很重要的表達手段,他最終還是想回到這樣一種限制當中去創作。”

跨學科無疑是卡拉揚的這些專案的特點,也是挑戰所在。“如果我有一個這樣的想法,我會把相關的人才集合起來……他們可能來自於程式設計、機械、工程的背景,他們會覺得我的專案非常有挑戰性,”卡拉揚說道,“因為大部分專案都是在嘗試一個全新的領域,所以過程中會有很多的試錯,但是我也喜歡這種挑戰。”

在卡拉揚看來,技術無疑是誘人的,“一個想法可以透過技術變得更好、變得更加豐富,或者當我沒有其他方式的時候,技術可能是實現想法的唯一方法。”另一方面,他將技術柔和地縫製到自己的敘事中,而反對進入一種人被技術所左右的未來。在2000年的《過去減去現在》(Before Minus Now)系列中,一條用玻璃纖維製成的遙控飛機裙在按下按鈕之後開始變換形態,模特彷彿與衣服融為一體,受到機械性的控制。在2007年的《一百一十一》(One Hundred and Eleven)中,他又探索了形變的概念,創造一系列手工打造的機械裙裝,隨著零部件的移動,服裝造型實現了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的切換。卡拉揚用技術來演繹歷史的變遷,並反思速度和機械主義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

後現代的創造者

卡拉揚擁有多民族的身份背景,從不同的文化中汲取著能量,以自己的方式糅合成新的敘事。人們因此稱他歸類於後現代的設計師:相較於主張人類社會是呈線性發展的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認為社會是複雜多變的,沒有一種固定的形態,流動和多元才是社會的特質,權威和非權威、主流與非主流的結構等級被統統推翻。卡拉揚擁抱“超身份認同”(hyper-identities)的觀念,“這種跨越民族的視野正在許多國家的各個學科領域發揮作用,而這也成為了我的一個新的現實,我的作品正是在迴應這種現實。”

創作於2002年的《雙向變形》(Ambimorphous)正是這樣的一種迴應。在該系列的秀場上,卡拉揚首先安排了一位亞洲模特,她身著裝飾著華麗刺繡的土耳其東部傳統服裝。其他模特穿著帶有“民族”細節設計的服裝緊隨其後。而後,越來越接近於黑色的“西方”式半裙和褲裝逐漸替換並完全取代了最先出場的民族風格服裝。而在之後出場的一組服裝中,設計語言發生了逆轉,民族細節再次慢慢融入了全黑的廓形服裝。最後一件出場的則呼應了開場的民族風格服裝。“這些衣服代表了所謂的‘雙相變形’,即所有形式都可以朝著兩個不同的方向漸變……”卡拉揚解釋道。

今天,這種“雙向變形”在藝術界也得到了佐證:歐洲中心主義的藝術史觀和殖民主義的視角廣受質疑,取而代之的是對於非洲、亞洲藝術的再發現。而在卡拉揚的《後殖民時代的身體》(Post-colonial Body)系列中,他對被西方勢力殖民的各民族舞蹈和運動進行了研究。這一系列融合了南美洲舞蹈流派的舞蹈和動作,以及日本慶祝季節性豐收的儀式,同時體現出一種在殖民主義支配之下,不得已的快樂和受壓迫的抗爭精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