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土木堡之變的影響被拔高,無論是否戰敗,明朝的衰退或都不可避免

明朝從永樂後期開始對外防禦的政策已經確立了,永樂朝廢置東勝衛,河套地區開始失去控制力,宣宗時期棄安南、內遷兀良哈三衛,南北方戰線全面收縮。土木堡之變只是整個明代邊防策略的一個插曲而已,之後的成化年間短暫的對外擴張之後,又恢復了之前的防禦戰略。

成化之後河套、關西七衛相繼廢棄,嘉靖年間曾銑提議收復河套以及規劃將薊州外長城連成一片,縮小防禦路徑。大的防禦策略確定以後,就算有區域性勝仗,也基本上難以開疆拓土,反而會因財政問題不斷棄地收縮,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明代滅亡。土木堡一戰很驚險,但在此之前就已經開始全面收縮了。

明朝不遷都北京的話,明朝最多是個北宋。那麼遙遠距離,鞭長莫及,明朝是無力壓制北元的,維持長城防禦都很難。很可能,幽雲十六州又要丟一回,黃河以北難說。這不是唯一原因,南京多建文舊部,北京是朱棣根基,待在南京,朱棣自己不自在,但根本原因還是國防戰略。

明朝重走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西域也是這麼衰落的。明初中亞、西亞被幾股突厥人、蒙古人攪亂了,帖木兒、奧斯曼中間商賺太多差價,所以西方人要來咱這買東西也就繞開他們從海上來了,如果小亞細亞到裡海一帶不是歐洲人控制,那麼歐洲人不會走這條路貿易,因為太貴了。所以西域地位在明朝後一落千丈,從唐朝時繁榮的亞歐大陸中心樞紐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偏遠地區。此時經營西域不僅白白花錢花人,還吃力不討好。

清朝早期就開始經營蒙古和西域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沙俄擴張到西伯利亞了,被打敗的人沒地方跑了,他們留下來你必須派人管著,以前遊牧民族你打敗了人家跑北亞去了,跑中亞、東歐去了,現在這塊跑路地帶被沙俄佔完了,人家沒地方跑,只能留在原地,中原王朝過去把人打跑就撤軍的方法不合適了,人留下來你不看著,人家發育好了又來打你。

土木堡無論是否得勝,實際上不影響明朝不會在西域浪費兵卒的事實。但是以永樂宣德正統三朝都保持下西洋的行為來看,如果土木堡得勝,明朝必然會延續巡洋政策,影不影響國內不知道,但是一定會影響到明朝中期開始在東南亞擴張勢力那兩顆牙,說不準如果明朝保持每朝都巡洋,東南亞到明末依然還是我們的勢力範圍。

不過假設土木堡得勝,朱祁鎮可能會成為超過永樂,成為明朝第二帝,本身正統朝在朱祁鎮親征前就已經多次北伐,又平定了西南局勢,仁宣兩朝遺留的問題在正統朝基本都解決得差不多了,還延續了他曾祖父和他父親的下西洋業務,如果還能把親征擊敗瓦剌聯軍的功績加上,那可能這個明朝第一昏君要變第二明君。

土木堡最大的問題從來以後不是打不打的過蒙古人,是土木堡一敗塗地導致武勳集團死傷大半,導致文武失衡,文人一家獨大加速腐化。可以說重要的是那些武勳,而不是一場勝負。

就算土木堡贏了,但武勳要是還死光,明朝就還是最後的結果。土木堡是被民間歷史學家拔高的,還有成化犁庭,這個真正的歷史學家都不太重視的。明朝邊關的問題早在仁宣朝就出大問題了,當然英宗水平確實臭,他就是明朝最爛的皇帝,但他不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明朝的衰落是緩慢的過程,土木堡肯定是非常大的事件,但客觀說沒有特別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