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實在不行就回家種田?你想得美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銳見Neweekly (ID:app-neweekly)

,作者:王中中,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雖然很殘忍,但不得不打破大家的美夢,來終結這個欺騙了無數小年輕的謊言:中國人,是帶點兒種田DNA在身上的。

曾經的我也以為自己是個名副其實的“種花兒女”,直到看見了下面這張圖:

回答“秧旁邊的是草,草旁邊的是秧”的人,給我拖出去。 / 豆瓣

有些人嘴上說著要回家種田,但其實連雜草都分不清楚。大部分有著“澆死仙人掌,養枯小烏龜”經歷的年輕人,想當農民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一個溫知識,發明“歸園田居”夢的陶淵明,其實是個農田殺手。戴建業老師曾經吐槽過,一個“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人,居然還能做到“草盛豆苗稀”,這個“農民”沒救了,拖出去吧。

而欲與陶公試比高的當代“網際網路農民”,想測試自己有沒有資格下地幹活,回答這個問題就可以了:“五穀”是指哪五穀?“六畜”又是哪六畜?

在開啟搜尋引擎前,別忘了祝廣大真正農民群眾: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還是每天發發“種田”表情包,假裝自己是個“精神農民”吧。

菜園,現代人的精神家園

2022年,除了是囤貨元年,還是人類企圖重新徵服土地的新務農元年,風靡多時的陽臺種菜熱就是最好的證明。

淘寶最近釋出的《2022陽臺種菜報告》資料顯示,本年一季度,平臺各類蔬菜種子銷量同比暴漲,種子購買人數連續三年增幅超100%。北京、上海、杭州成為全國購買種子人數最多的城市。

在這個春天,賣得最好的種子是香菜。隔壁曾經推出被譽為“陰間新品”香菜雪糕的金拱門終於可以“沉冤得雪”,表示自己確實是有好好做過市場調研,深諳人民群眾真正喜愛的口味。

除了第一名的香菜種子,韭菜、西瓜、辣椒、番茄、櫻桃蘿蔔種子等緊隨其後。 / 《2022陽臺種菜報告》

當代年輕人可能分辨不清什麼是有機食物,自個兒的生活方式也離有機生活十萬八千里遠,但並不妨礙大家熱愛“有ji務農”——高科技的技。

種子熱賣,配套的黑科技新農具也額外受年輕人歡迎。比如說今年智慧種菜機銷量同比去年增長200%,90 後、95 後是智慧種菜機的主力軍。

智慧種菜機的原理,簡單說是用人工方式提供更適合植物生長的燈光、水迴圈各種引數設定,為植物提供生長所需的陽光、空氣、水以及養分等。

《歡樂頌2》中的智慧種菜機。

看似非常適合城裡人實現田園夢的“懶人神器”,在實際的種菜過程中則是一步一踩雷。

最基本的水源提供,需要使用者自己手動新增,不想天天拿著水壺或是水桶倒水,就得裝個進水管。就算裝了水管,也需要定期手動清理,不然沉積的水垢就會造成堵塞。

智慧種菜機提倡的最大賣點“無土栽培”,則需要透過新增營養液來彌補土壤缺失的營養。至於要新增多少劑量,當然是要根據植物型別和水量的不同來“悉心調配”

(麻煩至極)

最佳比例。

溫馨提示,西紅柿其實不太適合用智慧種菜機培育。 / 《小森林》

當然,上述的“小毛病”在這一點面前都不算什麼問題:這些水培作物,因為植物本身含水量較大,只適合生吃。如果把它們拿去炒菜或是煮湯,它們“縮水”速度之快,能比吃了變小蘑菇的愛麗絲還過分。

陽臺種菜的走紅,離不開

“一米菜園”

(Square Foot Gardening)

這個概念的誕生。

一個用木板搭建的簡易種植箱,倒入使用時間長達10年的“梅爾混合土”,再分割成16個小方格,就能“用20%的空間收穫100%的蔬菜”。

一米菜園創始人梅爾·巴塞洛繆,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園藝大師,也是美國史上最暢銷的園藝書作者。其打造的《一米菜園園藝秀》,連續多年在電視節目上播出,是迄今為止美國收視率最高的園藝節目。

1981年,梅爾開始推廣一米菜園,直到現在已經有40多年,一直是公認的新手入門必學種田技能。

不難看出,一米菜園的成功關鍵就是萬能的“梅爾混合土”, 經常被詬病售價過高。

梅爾混合土成分不算複雜,由等量的混合堆肥、泥煤苔

(或椰殼纖維)

、粗蛭石組成。對於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來說,這些混合土完全可以透過自主堆肥來實現,而一米菜園的侷限也根本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

一米菜園對新手究竟有多友好?甚至列出了26種適合栽培的植物和栽種的種子數。

為土壤成本過高困擾的新手農民,某種程度上就像現時沉迷陽臺種菜的大部分年輕人——距離真正下地種田,還有很遠。

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韓一軍曾說,在快節奏的城市裡,陽臺種菜是緩解焦慮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某種程度上,陽臺種菜成了一種園藝療法。

所以如果下次再有人問你,你想從陽臺種菜中收穫什麼,我們的回答是:

收穫我被療愈的靈魂碎片。

城裡人一種田,上帝就發笑

一個好訊息,克拉克森又開始務農了!一個壞訊息,克拉克森又開始務農了!

聽懂的人不必掌聲,只需要一起靜靜期待即將在今年推出第二季的《克拉克森的農場》。

2021年高分紀錄片《克拉克森的農場》,又名“每天一個讓農場破產的小妙招”。每一顆曾經被種菜傷害過的脆弱心靈,都能從這部種田綜藝中找回自信和笑容。

這部“紀實式喜劇”的主人公傑里米·克拉克森,是英國國民級別的汽車節目主持人,他主持的《Top Gear》被稱為“世界上最瘋狂的汽車電視節目”。

有鬼才網友給出了生動形象的比喻:克拉克森這一年的種田生活,相當於“芳心縱火犯”撒貝南回老家村裡承包了幾十畝地,辛辛苦苦勞作一年,最後收成二百五。

只要看過克拉克森的務農生涯,每個心懷“解甲歸田”夢的年輕人,都會發現回家種田,對於新手來說其實是地獄級別的“噩夢”。

雖然,克拉克森主動作死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大自然神秘莫測的最大魅力之一就是,即使像有克拉克森這般的“天胡開局”,也容易慘淡收場。

比如說《克拉克森的農場》最大的貢獻之一是:咱們不買蘭博基尼,不是因為買不起,而是它真的不好用。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種地的農夫靠拖拉機裝。

克拉克森作為資深汽車節目主持人,在試駕了鎮上二手市場的所有農用拖拉機之後,決定買下一臺“壕無人性”的蘭博基尼拖拉機,作為自己農場的扛把子。

蘭博基尼be like:我很大,倉庫你忍一下。

然後這臺蘭博基尼拖拉機由於體積過大,甚至進不了新家——倉庫的門。也下不了地,因為沒有匹配的介面。

在實際農耕操作中,農民需要在拖拉機後面接上不同的裝置,犁地時接耕地機,撒種就接播種機。而這臺蘭博基尼作為硬核的德國產品,無法匹配常規的英國裝置。拖拉機上的操作按鈕,也全是看不懂的德文。

像這樣的“拖拉機慘案”,貫穿著克拉克森的整個務農生涯。

嫌犁地“三點轉彎”太麻煩,“機智”的克拉克森自創路線,把田地弄得一團糟;嫌請人割雜草成本太高,用買羊吃草代替,結果羊亂跑就算了,最後一算還不如直接割草曬成乾草出售,盈利還更高。

克拉克森的回報還有觀眾們發自真心的大笑(嘲笑)。

克拉克森每次自作聰明,最後都會慘敗崩盤。天馬行空的鬼點子,只會讓製作團隊和螢幕前的觀眾“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因為農場是如此的真實,真實得無情又讓人無奈。

雖然紀錄片推出於2021年,但片中的真實時間是2019年。那一年英國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天氣災害,大部分農民基本顆粒無收。

就拿克拉克森的農場來說,冬耕期適合播種的日子只有15天,這個時間段裡下了整整9天的大雨。

遇上暴雨乾旱,除了等待毫無他法;小小一隻甲蟲就能讓大片農田遭災,稍不注意就全軍覆沒;農民是風險極高的職業這一點,逛下農業市場就知道了。被耕地機切掉手指、半個胳膊捲進機器的農民同行並不少見。

複雜而嚴謹,尊重秩序和規律,才是農村生活的常態。就像農場經理查理說的那樣,這一切“需要的是耐心,但是他

(克拉克森)

沒有”。

經歷了幾乎顆粒無收的一年後,傑里米猶豫著未來是繼續經營農場,還是回到倫敦過以前的生活。

節目中完全是克拉克森反面、真正硬核的專業農民卡勒布想也沒想就說:當然是回去,還是大城市更適合你。

當時的節目並沒有給出答案,但現在隨著第二季即將播出,我們都知道了克拉克森的最終選擇。

農場是無情的,但同時也有著最無瑕的美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相信努力,這是農場的生存之道,也是生活的真實魅力。

“從明天開始,關心糧食和蔬菜”

《花園裡的機器》一書中寫道:

“大眾企圖從複雜的文明中擺脫出來,從世故向純真遷移,以獲得鄉野風光所表現的幸福美好。有理由相信,這只是我們逃避現實的途徑之一。”

2021年賈樟柯的最新作品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講述的正是賈平凹、餘華、梁鴻等人的鄉村生活故事。

賈樟柯闡述的鄉村既是塑造我們和我們下一代的地方,也承接了我們很多過去的生活習慣,“要理解城市,可能得回到鄉村”。

賈樟柯:“鄉村是一個需要被我們重新談論的場所。” /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

在當下,“迴歸鄉村”似乎成了虛擬世界中一種刻奇觀察方式。

在無數的直播間、影片平臺中,農村生活的“景觀化”,恰恰是今天城鄉割裂故事的另一面,它們都是典型的符合中產階級鄉村想象的文字。

透過影片,城市觀看著鄉村,卻無意觸碰鄉村的經濟、社會關係與文化,這些展示成了一個個與真實鄉村所割裂的田園牧歌式想象。

我們欣賞李子柒式的田園詩畫風光,卻難以說服自己這是真實的鄉村生活。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嚴海蓉教授指出,今天的土味文化則把農業問題變成消費、口感和風情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反而被遮蔽了。

“迴歸農村作為一種個體選擇,是可以理解和同情的,他們在尋求另外一種選擇。問題在於,這種以改變自己

(以家庭為單位)

生活方式為目的的另類選擇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的。因為自然生態是沒有邊界的,當大生態在沉淪時,‘特供’的小生態也難以維持。”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從今天開始,給田園祛魅。

理解了這一點的人,無論是回家種田還是繼續奮鬥在鋼鐵森林,都可以像克拉克森那樣瀟灑地說一句:“生活很糟,但我喜歡”。

征服土地的意義。 / 《萬物生靈》

參考資料

[1] 為什麼我們的食物越來越“沒味兒”了? | 新京報書評週刊

[2] 豆瓣9。6:百萬富翁回家種地,有啥看頭? | 三聯生活週刊

[3] 本以為它是“保命神器”,結果把我氣得要命| 有意思報告

[4] “受不了城市生活,我去鄉下種地了” | 看理想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銳見Neweekly (ID:app-neweekly)

,作者:王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