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我的縣長父親》是一篇正能量的好文

□陶謝

《我的縣長父親》,以這樣意外的方式火了。如果不是被刪除,山東德州這個地級市舉辦的徵文比賽,哪篇文章獲一等獎,大概不會有多少人關注。

人們讀了這篇文章,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要刪除?我的縣長父親,確實榨出一些人的“小”來。不過真正原因,可能是文章標題跟電影《夏洛特煩惱》裡一個廣泛流傳的梗《我的區長父親》“撞衫”了,後者講的是不公平競爭,有人望題生義,不由分說就是一通噴。這也不能全怪大家,一則某拼爹公案餘波未散;二則混跡網路的鍵盤俠多是新生代,不理解怎麼會有那樣的幹部,就像不理解雷鋒在火車上幫列車員打掃衛生,在集體主義時代,是值得肯定的行為,那時,個人、家庭、國家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

於志明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從見諸於文章中於志明的點滴事蹟來看,他是很接近焦裕祿似的人物,焦裕祿為蘭考脫貧貢獻了一生,作為縣長的於志明也時時刻刻操心群眾的生活,春種秋收、抗旱抗澇、治理鹽鹼……

於志明好官、清官的印跡,都是一些小事,如果“沒給子女留下任何物質財富”不算的話,最大的一件事就是1962年平反覆職他把補發的1000多元工資,全部上交給了國家。

如果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跨度裡瞬間穿越,就會發現於志明身上的特質:他沒有“官”的樣子,更不用說“架子”了。在路上遇到落水群眾他會伸出援手,受助人給他送來一袋子地瓜,他不收;女兒在外地上學回家要步行幾十里路,他說等你的同學們都有腳踏車的時候我就給你買一輛;有人到縣長家裡要救濟,看到屋裡的擺設和飯桌上的窩頭,不好意思地走了;困難時期家裡窮得揭不開鍋,腿上浮腫一按一個坑,他還沒忘了對烈士的承諾,連續兩年匯款……

這些細節,放到現在很突兀,在當時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反而說明那是一種普遍的風氣。

文章作者於忠東是於志明的小女兒,現在已經退休。她參賽的是廉潔主題的徵文,內容契合,樸實無華的文字和她記述的場景很搭,流露的真情實感只有父女間才會有。於忠東也生活在當地,於志明是不是她筆下那樣子,老輩人還有印象,文章裡很多地方用的是真名實姓,都可以求證。

於志明的事蹟之前媒體也報道過,他生前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記,記述了在禹城工作的點點滴滴。一個人,如果對從事的工作不熱愛,沒有責任心和使命感,他就不會寫日記,就不會幾十年如一日地寫日記。普通人的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是備忘,是激勵,是成就,每一次重溫都會感到自豪,卻意外地成為歷史,並在塵封了幾十年之後發出光芒來。

於志明的日記將要出版,而這次烏龍事件,是最好的“廣告”,只要他的事蹟是真實的,人們樂見這樣的廣告。

德州作協是民間組織,大概沒有工作專班去應對網上輿情,不願陷入輿論漩渦,乾脆刪除獲獎資訊和文章連結。網上的事情很難說,只要事情大了,一準分出兩派互掐,誰都控制不了方向,最後往往是一地雞毛,所以還不如低調點。

但是於志明的事蹟,顯然能讓持不同觀點的人息爭,在這樣的正能量面前,人們只能沉默和景仰。德州作協應該理直氣壯地面對輿論,而不是刪除。

【來源:紅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