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許曉芳:堅守脫胎漆器髹飾技藝

加工半成品筷子。 本報通訊員 孫寶宇 記者 王滿鳳 攝

為工藝品上漆。本報通訊員 付瑞琪 記者 王滿鳳 攝

金秋時節,走進廣陽區南尖塔鎮南甸村一個僻靜小院,映入眼簾的是滿園花草,雅緻安寧。河北省級非遺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許曉芳的工作室就在這裡。

踏入工作室,一件件形狀各異、色澤奪目的漆器擺放其中。漆器表面花鳥栩栩如生,人物形態各異,輕輕一搖,清脆作響。

“我17歲拜北工雕刻大師楊恩奇為師,後來又隨緱文林老師學習脫胎漆器髹飾技藝。作為一項傳統工藝,脫胎漆器髹飾有200多年曆史。第一次看到這種漆器時,我就被它絢麗多彩的紋理吸引了。”許曉芳在細心對手中漆器進行描金。

“精巧嘆加工,玲瓏生萬物……”吟誦著郭沫若為脫胎漆器寫的詩句,許曉芳眼中多了一份堅定。30年的堅持讓許曉芳的手藝愈加精湛。她悉心鑽研,博採眾家之長,設計創作的脫胎漆器從師承脈絡、工藝技法到藝術風格,在傳承明清時期宮廷藝術的同時大膽創新。

“ 先用泥土、石膏或木模等製成內胎,以生漆作為粘劑,用夏布、綢布等逐層裱褙,連上兩道漆灰料,陰乾後再脫去內胎,這是雛形,之後經過填灰、上漆、打磨和陰乾處理等幾十道工序,做成半成品,加工配上彩漆和各種裝飾,方能製成脫胎漆器。”許曉芳介紹,目前,她試著將雕刻、金漆鑲嵌等多種藝術門類和脫胎漆器髹飾技藝進行跨界結合。

許曉芳成立珍藝工藝美術品公司、創辦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職業培訓學校,將技藝傳授給弟子,既解決了年輕人的就業問題,又保證這些技藝後繼有人。目前,許曉芳已教授學徒700餘人,很多學徒開辦了雕刻廠。

“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我有責任把技藝傳承下去。我希望多帶徒弟,教他們更多手藝,更好地傳承這門技藝。”許曉芳說道。

(記者 王滿鳳 通訊員 孫寶宇 張雪 編輯 李雨穎 )

【來源:廊坊日報全媒體】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