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匠心武清」花絲鑲嵌景泰藍:百年“匠”心,歷久彌新

內容提要:

景泰藍,這項源自西亞阿拉伯地區的精湛工藝,於元末明初傳入中國,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不斷吸收東方美學精髓,逐漸由宮廷走入民間,成為象徵文化傳承交流的精美符號。

景泰藍,這項源自西亞阿拉伯地區的精湛工藝,於元末明初傳入中國,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不斷吸收東方美學精髓,逐漸由宮廷走入民間,成為象徵文化傳承交流的精美符號。

獨具匠心的花絲鑲嵌景泰藍工藝,在武清“紮根”已有百年。這項工藝的傳承人——馬國慶、何愛蓮夫婦,傾盡畢生心血,用心堅守108道繁複的製作工序,又在傳承中與時代相擁、推陳出新。近日,記者來到武清區大良鎮華昌工藝品廠,探尋一件件珍品背後的“匠”心傳承故事。

清朝末年,馬國慶的祖上曾在宮廷造辦處為官,把一些村裡的親戚帶進京,安置在造辦處下屬的作坊做學徒。生於1887年的馬有志,13歲就進京學習景泰藍和花絲鑲嵌這兩項手藝,逐漸成為其中的佼佼者。1910年,馬有志和一些同鄉陸續返鄉,在家鄉傳授技藝、發展產業。傳承過程中,馬有志的兒子馬鳴元成為技藝的新一代傳承人。馬鳴元的侄子馬玉元自小便表現出對工藝的喜愛和天賦,13歲就能在指導下製作各類花絲首飾,成為新一代傳承人。而今,馬玉元的兒子馬國慶已是這兩項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

景泰藍的學名是“銅胎掐絲琺琅”,它的傳神與生動更多在於花紋細節與色彩。馬國慶、何愛蓮夫婦將各自擅長的傳統技藝有機結合,一步一步將設計構想變為現實。“我們現在為大家呈現的景泰藍作品,集‘景泰藍’與‘花絲鑲嵌’兩項工藝於一體,這是我們的創新之處。相比於傳統作品而言,我們的作品融合瓷器、青銅器等中國元素,近年來,在政府的幫助扶持下,我們經常外出參展,更加註重迎合市場需求,作品不拘泥於傳統元素,更結合當下的時尚元素,讓景泰藍真正走進百姓家中。”馬國慶介紹道。

皇家藝術品精工細作、不計成本,工匠們積年累月,只為精心打磨一件珍品。馬國慶、何愛蓮夫婦將精益求精的創作熱忱傾注於每一件作品中。“景泰藍的製作工期大概為三年,歷經掐絲、點藍、燒焊、磨光、鍍金等108道工序,由於結合了更為複雜的花絲鑲嵌工藝,每一步操作都必須極其仔細,若失之毫釐,則前功盡棄。比如,景泰藍製作中有一道燒結工藝,每件產品最少要經過十幾次火中考驗,對時間和溫度的掌握都要求很精確。”何愛蓮一邊展示“難度係數”最高的景泰藍紋龍瓶,一邊介紹說。景泰藍紋龍瓶是一件將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藝術品,作品似青花瓷又非青花瓷,表面平滑光亮,色彩自然飽滿,很難讓人相信這是由景泰藍和花絲鑲嵌工藝燒焊、粘嵌結合而成。

現在,馬國慶和何愛蓮夫婦繼續潛心製作,先後創作了寶相花碗,玉壺春瓶,溫酒壺,天女散花、媽祖像等具有傳統特色和美好寓意的 “拳頭”作品,以及具有傳統建築特色的宮廷花絲鑲嵌九龍壁、天壇等作品。今年,他們在政府的支援下,成立了“榮金工藝工作室”,成為天津創意百工坊中六個大師工作室的其中一員,進一步普及、傳承這項精美工藝。

馬國慶、何愛蓮夫婦用他們“匠人”的一生,在堅守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傳統工藝在他們的手中被賦予了新的“匠心”,相融相生、美美與共,走入百姓生活、走向世界……

【來源:北方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