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華為新機熱銷押中了什麼

9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由於首日銷售過於火爆,華為已開始緊急增產Mate 50系列手機。就在9月21日,華為Mate 50系列正式開啟首發,Mate 50、Mate 50 Pro、Mate 50 RS三款新機同時開售。

據悉,華為第一批Mate 50系列共備貨約400萬臺,目前這些備貨已被自營門店及線上商城、運營商、各大電商平臺、企業客戶等“瓜分”完畢。黑色版本備貨較多,崑崙玻璃版本、保時捷版本、“流光紫”版本備貨有限,市面上缺貨比較嚴重。

一機難求

9月22日晚間,北京商報記者在京東、淘寶等多家平臺詢問客服人員發現,部分客服稱Mate 50能保證今日拍下,明天發貨;而Mate 50 RS則均缺貨,無論是淘寶華為官方旗艦店,還是蘇寧易購官方旗艦店莫不如此。

在一機難求的背景下,黃牛也開始鑽空子,#華為Mate 50系列黃牛最高加價8000#也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網友們的廣泛關注,一些黃牛對Mate 50 RS保時捷最高能加價8000元。

意想不到的是,此前有許多消費者在網上表示沒有5G的華為Mate 50“瘸了腿”,並表示,並不想購買,而如今的銷售狀況似乎與網路評論背道而馳。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蘋果身上,不少消費者吐槽iPhone 14以及iPhone 14 Pro系列“擠牙膏”,但是開售後也遭遇搶購。本次iPhone 14系列與iPhone 14 Pro系列同時發售,在發售當日晚8時10分左右,iPhone 14 Pro Max所有版本在蘋果京東自營旗艦店均已售罄,晚8時22分左右,iPhone 14 Pro所有版本在蘋果京東自營旗艦店均已售罄,只剩iPhone 14仍然有貨。

“立體”創新

在業內人士看來,華為、蘋果新機型的熱銷與此前業內分析並不吻合,也反映出如今市場觀點“押不中”消費者需求。

例如被市場看中的5G效能,實際需求並不顯著,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表示,華為受到制裁錯失5G的事情已經為消費者熟知,而Mate 50系列缺乏5G通訊功能,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觀感,附加的手機殼雖然能當作“外掛”5G,但相比裸機在手感上仍有不小差距,這也是許多消費者此前不看好Mate 50的原因。

專家談到,儘管如此,Mate 50仍然在開售之初遭遇搶購併斷貨,或能歸結於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不少品牌在釋出新品時,總有部分人群要求第一時間入手,例如科技博主、KOL等,由於此類需求短時間集中爆發,儘管企業供應鏈成熟也難以滿足,此種情況多集中於知名品牌,華為以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初期吸引一批追逐潮流者很正常,5G存在與否對此群體而言並不重要。

其次,在5G推廣多年後,使用者發現其帶來的變革遠不如4G大,梁振鵬談到,如今形形色色的App以及長短影片平臺都是趁4G的東風萌發,儘管5G對網路速度有提升,但明顯不比4G直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梁振鵬表示,在這背後反映出來的是甚囂塵上的市場觀點和消費者真正需求的錯位,從曲面屏到摺疊屏,從12nm晶片再到如今4nm晶片,期間很多變革都被鼓吹為“顛覆性創新”,是手機業的重要節點,但實際上許多普通消費者對這些方面並不熱衷,決定其換機週期的更多是產品自身壽命以及收入水平。

產業觀察家許意強則認為,從近期華為、蘋果新品來看,成熟企業並沒有理會市場聒噪,而是依據市場判斷,在產品上增添了更加實際、更貼合消費者的效能,例如華為的“崑崙屏”,讓華為Mate 50系列整機耐摔性提升至10倍,其瞄準的就是手機屏易碎且維修成本高的市場痛點。這樣的思路在蘋果iPhone 14上面則體現為對健康與使用者人身安全的看重,例如新增的車禍報警功能以及日益完善的健康監測模組。

許意強稱,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需要以更立體的思路看待創新,由“市場出題企業答題”的研發、生產模式已不適用。企業需要更全方位、更立體地挖掘使用者需求。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