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別獨來獨往,請和以下五種親戚朋友多走動

在展開話題之前,說一個真實的故事。

家住衢城84歲老人聶利興,發現斜對樓的一位獨居老人林奶奶,有五天都沒有到陽臺上曬衣服了,家裡的窗簾也一直是開啟的,樓道里也沒有看到老人丟垃圾的影子。

聶利興帶著疑問,走到斜對樓——發現林奶奶躺在地上動彈不得。幸好被發現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林奶奶的孩子定居國外,老伴也過世了。誰來照顧她,變成了一個難題。

養兒養女一輩子,還不是指望自己老了,走不動了,有人招呼。可是這樣的願望,往往會落空。並不是所有的兒女都會在身邊,老人可以隨著兒女去遠方漂泊。

當老人還身體硬朗的時候,認為“這個親戚太勢利眼,那個朋友是利益之交”,動不動就和親戚朋友都斷交,把“獨來獨往”當成了人生的信條。

當兒女在本地就業的時候,老人就趾高氣揚,認為後半生沒有顧慮了。出於一份感恩,兒女還是會管一管父母。

斗轉星移,在本地的兒女也許會改變主意,去外地奮鬥;健康的老人,也會有苟延殘喘的一天。

當你失去了兒女的關照之後,自己也走不動了,再去求親戚朋友幫忙,恐怕太晚了。

做人要有遠見,記住一句古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以下幾種親戚朋友,要常常去走動,把感情留下了,兒女不在身邊時,才有養老的保障。

01

富有同情心的親戚朋友,也會可憐老人。

很多人以為,被人同情是很可悲的事情。只有乞丐、五保戶、窮人,才會被同情。

其實,同情心理是一種高貴的情愫,正如社交大師卡耐基說的

:“每天你所遇見的人中,有四分之三都渴望得到同情。給他們同情吧,他們將會愛你。”

有同情心的人,其實是很善良的人,他們有一種天然的共情力,會站在可憐人的角度去感受人情和社會。

人到晚年,發現有親戚朋友同情自己,會過問自己的健康狀況,說明對方是可以依賴的人。你平時和他多走動,談一談自己的喜悅和哀愁,心靈之間的距離就拉近了。

02

工作穩定的親戚朋友,有照顧老人的空餘時間。

認真想一想,誰有時間照顧你?誰能夠長期在家鄉混日子?

那些開店的人,也許三五幾天就搬離了,去了大城市打拼;工廠裡的打工人,一會兒在省裡,一會兒在北上廣深,哪能停留呢?哪裡工資高,就去哪裡。

相對來說,公務員、老師、醫生等親戚朋友,工作穩定,並且在退休之前,大概不會離開本地。這樣看來,你就找到了走親訪友的目標。

我的一個表舅,一直沒有結婚,他在年輕的時候,幫忙侄子交學費,還去大學裡探望。

侄子畢業後,在鄉里當老師,生活很苦。表舅牽線搭橋,讓侄子找到了女友。

現在,表舅走不動了,住在養老院;侄子調到縣完小教書,每個週末,都會來看看錶舅。

不要去打擾那些太忙、流動太快的人。去打擾那些相對不忙,工作也輕鬆的人。畢竟,老人需要的回報,不是金錢,而是多一些陪伴。

03

有世交的親戚朋友,感情不斷,關愛不斷。

“世交”的意思是說,幾個家庭,幾代人都有交情,雖然不是兄弟姐妹,但是感情很好,甚至超越了兄弟姐妹的感情。

清朝時,曹雪芹的祖父和納蘭明珠家有交情,因此曹家和納蘭家,連續幾代人都在走動,非常友善。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好幾個人物,都以納蘭家的人為原型。

祖父結交的兄弟,你不要小看了,要表示友善。這樣的情感,是花錢都買不來的。

當祖父過世後,這份情感卻留下來了。你可以看看,祖父結交的兄弟,有哪些後代需要關照,也在本地拼搏。

不要把情感,總是掛在嘴邊,要去對方家庭或者工作的地方,看一看,喝一杯茶,聊一聊天,情感才會濃起來。

04

距離很近的親戚朋友,隨時可以搭把手。

“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互相幫助,大家都會認可。但是鄰居不變成親戚朋友關係,如何會幫你呢?

我剛剛搬入現在居住的小區時,樓上的鄰居說:“我是農村來的,沒有親戚在本地,不熱鬧。”說完,鄰居就提著禮物來我家串門。

過年時,樓上樓下五戶人家,一起去酒店吃年夜飯。從此,整個單元樓的人,都熟悉了,孩子們放學了,也不擔心沒有人接送,還能在鄰居家吃飯。

一些在附近居住的親戚朋友,哪怕是旁親,都不要冷落了。人與人的關係,不僅根據血緣多少來判斷,還可以根據平時的交情來判斷。

如果隔壁小區,有一個表妹,為什麼不去走動呢?比在另一座城市的妹妹,更加靠譜。

05

願意做保姆的親戚朋友,關愛和賺錢兩成全。

有的親戚朋友,家裡不富有,因此選擇了做保姆來維持家庭開銷。

如果你居住的小區裡有老人需要保姆,你要主動介紹;當你自己也需要保姆的時候,要主動和這樣的親戚朋友聯絡,並且多給一份工錢,吃虧是福。

做人要大方一些,不要見不得親戚朋友好。

有句罵人的話:“寧願給蛇吃,也不給人吃。”那些把金錢給外人的人,會被親戚朋友當成“蛇蠍心腸的人”,一直厭惡。

做人,最忌諱“吃裡扒外”。當你走不動的時候,外人才不會搭理你,早就不見蹤影了。能夠拉一把的人,還是“圈子裡的人”。

06

中老年人的真實社交,就是:你來,我往;你不來,我不往。

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兒女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如何,都是未知數。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多付出一些愛,對兒女,對親戚朋友。

能夠頤養天年的老人,他們都很善良,並且遵照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規矩。

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大部分的人以為,人窮了,誰都瞧不起,誰都不要結交,他們不知道,窮和富是相對的,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

一個心靈很富有,積極關愛別人的人,在任何地方居住,都有“親人”。

老人堅持把獨來獨往當成高貴,是把生活搞反了。

通透的老人,能獨處,也能惜緣。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